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峰高受雨,远色尚空明。
露草虫相语,风林月有声。
夜凉贪坐久,幽极觉愁生。
又见晨光动,劳劳愧此情。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山中寺庙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联“一峰高受雨,远色尚空明”以雨后山峰的高耸和远处景色的清晰明亮,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颔联“露草虫相语,风林月有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之美,草间的虫鸣与林间的月色交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颈联“夜凉贪坐久,幽极觉愁生”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既感到宁静又略带忧愁的情感变化,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尾联“又见晨光动,劳劳愧此情”则在晨光初现时,诗人对这份难得的宁静时光产生了深深的感激与自责,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我心灵净化过程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成功地捕捉了夏夜山中特有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不详
四围修竹一山风,避暑人来佛殿空。
扰攘虫飞灯影外,微茫秋在雨声中。
昨非未必今皆是,世短终知境不穷。
我比山僧更顽固,但将心事付鸿濛。
短日荒荒入乱流,隔年重见望津楼。
樯梢一雁悄然立,天外群山相向愁。
论世不妨存幻想,微吟时复触沉忧。
支离一觉虔南梦,针孔光阴笑白头。
昨岁古城隅,喧阗逐马迹。
兹游复何有,败苇如折戟。
山僧阅世变,惘惘肃行客。
兴来泉悦耳,事往尘涴壁。
偶然会心处,岂必夙所历。
笑语得春先,馀寒觉昼寂。
远望牛首山,小于坐旁石。
六代兴亡图,一一罗几席。
薄晴有新意,春气相与白。
不有江山助,风光亦虚掷。
感念半山老,大名毁所积。
是非逐世改,来者又谁惜。
明日约探梅,回视今复昔。
破晓一禽鸣,阴阴树如浴。
朝霞犹未升,但觉天微绿。
孤花谁与春,幽人梦遥属。
烟外一枝寒,胭脂点初旭。
隔断板桥尘,自补秦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