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樟树镇

短日荒荒入乱流,隔年重见望津楼。

樯梢一雁悄然立,天外群山相向愁。

论世不妨存幻想,微吟时复触沉忧。

支离一觉虔南梦,针孔光阴笑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重过樟树镇》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重访樟树镇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短日荒荒入乱流,隔年重见望津楼”,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氛围。短促的日光仿佛在混乱的水流中游移,暗示着时光的匆匆与变迁。而“隔年重见”则点明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颔联“樯梢一雁悄然立,天外群山相向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一雁独立于桅杆之上,静默无声,似乎在诉说着孤独与寂寞;而远处的群山,似乎也带着愁绪,相互凝视,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论世不妨存幻想,微吟时复触沉忧”,转而探讨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在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时,不妨保留一些幻想,以减轻内心的沉重忧郁。这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尾联“支离一觉虔南梦,针孔光阴笑白头”,以梦境结束全诗。诗人仿佛在梦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白头”),也能以微笑面对,展现出一种超脱与豁达。这一联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现实与未来的复杂思绪,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庚戌正月十四日游半山寺次伯严韵

昨岁古城隅,喧阗逐马迹。

兹游复何有,败苇如折戟。

山僧阅世变,惘惘肃行客。

兴来泉悦耳,事往尘涴壁。

偶然会心处,岂必夙所历。

笑语得春先,馀寒觉昼寂。

远望牛首山,小于坐旁石。

六代兴亡图,一一罗几席。

薄晴有新意,春气相与白。

不有江山助,风光亦虚掷。

感念半山老,大名毁所积。

是非逐世改,来者又谁惜。

明日约探梅,回视今复昔。

形式: 古风

晓起小园探梅次夏午彝韵

破晓一禽鸣,阴阴树如浴。

朝霞犹未升,但觉天微绿。

孤花谁与春,幽人梦遥属。

烟外一枝寒,胭脂点初旭。

隔断板桥尘,自补秦淮录。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送马惕吾赴赣州

垂老将安归,光阴赴顽梗。

稍通当世务,往往自矛盾。

难与时人言,逢君一吐鲠。

往者读明诏,灿然具纲领。

中原万钧弩,挽之而射影。

蒙马以虎皮,一鬨终自窘。

翻羡十年前,民劳俗尚整。

此意至可伤,及身容有幸。

风气所趋重,道德司绳准。

苟适得其反,圣哲甘泯泯。

送君步城隅,惜此须臾景。

须臾亦何惜,来日殊未省。

且作暂时人,泪尽惟一哂。

形式: 古风

陈善馀徵君撰西石城风俗志复绘横山草堂图徵题横山即西石城先生隐居地感赋十六韵归之

先生爱乡土,日饮横山绿。

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读。

初民知有群,风化基亲睦。

乐生送死情,节之成礼俗。

圣者导所趋,岂日新耳目。

至味在人伦,持此驯百族。

子学富九州,约之一丘足。

踌躇进化理,琐屑有实录。

此义今无闻,苍茫画林谷。

遥知手一编,温温对樵牧。

著意羲皇前,宁为世所牿。

嗟余志四方,动与时抵触。

六合新制作,谓可几一蹴。

还念居游人,冥然自歌哭。

子非耽隐者,类情反真朴。

从知避世人,甘心友麋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