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小园探梅次夏午彝韵

破晓一禽鸣,阴阴树如浴。

朝霞犹未升,但觉天微绿。

孤花谁与春,幽人梦遥属。

烟外一枝寒,胭脂点初旭。

隔断板桥尘,自补秦淮录。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小园探梅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清晨小园的生动画面。

首句“破晓一禽鸣”,以一声鸟鸣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引出了对小园的探索。接着,“阴阴树如浴”一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在晨光中的朦胧美态,仿佛沐浴在清晨的雾气中,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朝霞犹未升,但觉天微绿”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景象。朝霞尚未完全升起,天空呈现出淡淡的绿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感觉。这种色彩的变化,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孤花谁与春,幽人梦遥属”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园中的梅花。在这样的清晨,梅花独自绽放,似乎在与春天对话,而“幽人”则在梦中与之相属,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烟外一枝寒,胭脂点初旭”描绘了远处梅花在晨曦中的美丽景象。一枝梅花在烟雾中显得格外寒冷,但其鲜艳的颜色如同胭脂般点缀在初升的太阳下,展现出梅花的坚韧与美丽。

最后,“隔断板桥尘,自补秦淮录”两句,以板桥和秦淮河为背景,强调了小园的独立与静谧。板桥隔绝了外界的尘嚣,使得这里成为一片净土,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仿佛在记录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片段。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小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马惕吾赴赣州

垂老将安归,光阴赴顽梗。

稍通当世务,往往自矛盾。

难与时人言,逢君一吐鲠。

往者读明诏,灿然具纲领。

中原万钧弩,挽之而射影。

蒙马以虎皮,一鬨终自窘。

翻羡十年前,民劳俗尚整。

此意至可伤,及身容有幸。

风气所趋重,道德司绳准。

苟适得其反,圣哲甘泯泯。

送君步城隅,惜此须臾景。

须臾亦何惜,来日殊未省。

且作暂时人,泪尽惟一哂。

形式: 古风

陈善馀徵君撰西石城风俗志复绘横山草堂图徵题横山即西石城先生隐居地感赋十六韵归之

先生爱乡土,日饮横山绿。

横山有草堂,先生此耕读。

初民知有群,风化基亲睦。

乐生送死情,节之成礼俗。

圣者导所趋,岂日新耳目。

至味在人伦,持此驯百族。

子学富九州,约之一丘足。

踌躇进化理,琐屑有实录。

此义今无闻,苍茫画林谷。

遥知手一编,温温对樵牧。

著意羲皇前,宁为世所牿。

嗟余志四方,动与时抵触。

六合新制作,谓可几一蹴。

还念居游人,冥然自歌哭。

子非耽隐者,类情反真朴。

从知避世人,甘心友麋鹿。

形式: 古风

哭宋燕生

泯泯莫如归死乐,眼中人事日喧豗。

深谈直到沧桑尽,阅世宁知孔墨哀。

孤处论交真悱恻,千秋相望在尘埃。

床头剩有呕心稿,地老天荒著此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理安寺

行尽九溪曲,获此烟中岫。

下临十八涧,土石吐奇秀。

到寺不知门,风枝接飞溜。

乔楠千万株,劲与竹同瘦。

巢鸟无高心,阴阴失昏昼。

微觉世可悲,仰窥天如窦。

松颠阁已欹,法雨泉可嗽。

古意在微茫,名山谢雕镂。

凭高纳万态,海色上襟袖。

返照失中峰,群山有迁就。

吾衰意何择,幽极神转瞀。

了知出世难,清景付驰骤。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