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亭言事献漳州于使君

重叠山前对酒樽,腾腾兀兀度朝昏。

平明疏磬白云寺,遥夜孤砧红叶村。

去鸟岂知烟树远,惊鱼应觉露荷翻。

旅人寄食逢黄菊,每见故人思故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面对着重重叠叠的山峰举杯饮酒,恍惚间度过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天刚亮时,白云寺中稀疏的钟声响起,深夜里,红叶村传来孤单的捣衣声。
飞去的鸟儿哪里知道烟雾缭绕的树林有多遥远,受惊的鱼儿应该能感觉到露水打在荷叶上的翻动。
旅途中的行人在外讨生活偶遇黄菊盛开,每次看到总会思念起远方的故乡和旧友。

注释

重叠山前:层层叠叠的山峰之前。
对酒樽:对着酒杯喝酒。
腾腾兀兀:形容人醉态或迷糊的样子,这里指恍惚度日。
度朝昏:度过从早到晚的时间。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疏磬:稀疏的寺庙钟声。
白云寺:寺庙名,这里泛指远处的寺庙。
遥夜:漫长的夜晚。
孤砧:孤独的捣衣石。
红叶村:红叶满村的地方,泛指有特色的乡村。
去鸟:飞走的鸟。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形容景致幽远。
远:遥远。
惊鱼:受惊吓的鱼。
露荷翻:露水滴落在荷叶上翻滚的情景。
旅人:旅行中的人,这里指远离家乡的人。
寄食:依赖他人供给饮食,比喻在外讨生活。
逢黄菊:遇到菊花盛开,黄菊常象征秋意及思乡之情。
故人:老朋友,旧友。
故园:故乡,家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和对故土的深情留恋。开篇“重叠山前对酒樽,腾腾兀兀度朝昏”两句,设定了诗人在连绵的山峦之前,与友人举杯畅饮,直到日落时分的悠然自得场景。“平明疏磬白云寺,遥夜孤砧红叶村”则通过对比鲜明的光影变化,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村图。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去鸟岂知烟树远,惊鱼应觉露荷翻”两句,则以飞鸟和游鱼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思念之深。鸟儿不知归途有多遥远,鱼儿却能感受到水中荷叶翻滚,这不仅是景物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家园的无尽眷恋。

最后,“旅人寄食逢黄菊,每见故人思故园”两句,通过旅人的饮食和偶遇之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每当看到那些熟悉的人和物,都会勾起对那片遥远故土的深切思念。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个人情感世界的一种抒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初归故里献侯郎中

常思旧里欲归难,已作归心即自宽。

此日早知无爵位,当时便合把渔竿。

朝昏入闰春将逼,城邑多山夏却寒。

不是幽愚望荣忝,君侯异礼亦何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初归镜中寄陈端公

去岁离家今岁归,孤帆梦向鸟前飞。

必知芦笋侵沙井,兼被藤花占石矶。

云岛采茶常失路,雪龛中酒不关扉。

故交若问逍遥事,玄冕何曾胜苇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别从兄郜

展翅开帆秪待风,吹嘘成事古今同。

已呼断雁归行里,全胜枯鳞在辙中。

若许死前恩少报,终期言下命潜通。

临岐再拜无馀事,愿取文章达圣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别胡中丞

二年朝夜见双旌,心魄知恩梦亦惊。

幽贱粗能分菽麦,从容岂合遇公卿。

吹嘘若自毫端出,羽翼应从肉上生。

却恨此身唯一死,空将一死报犹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