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空岩秋气爽,日夕倍生凉。
石峭山弥险,霜高叶已黄。
涧寒泉激响,林密月沉光。
閒鹤巢松稳,灵猿向洞藏。
烟霞开胜境,香火辟禅堂。
老衲知持偈,游人亦裹粮。
相逢缘共结,留宿趣尤长。
饭罢同趺坐,蒲团睡味良。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清水岩僧舍的静谧与祥和之景。首联“空岩秋气爽,日夕倍生凉”以秋风送爽、日落时分更加凉爽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颔联“石峭山弥险,霜高叶已黄”通过描绘岩石陡峭、山势险峻以及霜降后树叶变黄的自然景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丽与季节的更迭。
颈联“涧寒泉激响,林密月沉光”则将视线转向山涧与森林,寒水激荡发出声响,月光透过茂密的树林洒下斑驳光影,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尾联“闲鹤巢松稳,灵猿向洞藏”描绘了鹤栖松枝、猿藏洞中的情景,赋予画面以生动的生命力。
接下来,“烟霞开胜境,香火辟禅堂”两句,诗人由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景观,烟霞缭绕的美景与香火缭绕的禅堂相映成趣,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最后,“老衲知持偈,游人亦裹粮”描绘了僧侣诵经与游客准备食物的情景,展现了不同人群在此地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清水岩僧舍所见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不详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林木萧萧石径长,四围山色渐苍茫。
帆悬日影归秋浦,鹤带钟声度晚塘。
绿叶半枯棚上豆,短条渐秃渡头杨。
秋光到眼皆诗料,吟草零星尽入囊。
南斗模糊北斗辉,凝寒夜气渐侵衣。
声高鶗鴃知霜重,香减狻猊觉火微。
共话不嫌更漏永,閒居尤喜俗情稀。
除将山水琴书兴,日日潜园自掩扉。
藷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
何曾守护劳王父,犹忆耘锄仰昔贤。
交错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绵绵。
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龁还留菜色无。
篝满争如收黍稷,藤抽果尔敏蒲庐。
翻匙雪共齑成粉,切玉香同笋入厨。
风雨调和疆场辟,苍生长饱海东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