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翁万达所作的《梧州》。诗中描绘了梧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氛围,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自然之美。
首联“数千里外此弭棹,六七年来曾握符”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诗人远离家乡,跋涉数千里来到梧州,担任官职的情景。弭棹,意为停船,暗示了诗人旅途的疲惫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握符,则是古代官员出行时持符节之意,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颔联“丹鸟相传悲帝子,白云空复绕苍梧”运用了典故,丹鸟相传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帝子则是指古代帝王之子。这里借丹鸟的悲鸣,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哀思,同时也暗含了对梧州自然美景的赞美。白云绕苍梧,既描绘了梧州山川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历史的悠远与神秘。
颈联“长江漠漠沙渚没,古堞悠悠风物殊”进一步描绘了梧州的地理特征。长江在这里显得广阔而深远,沙渚则是指江边的沙洲,它们的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古堞,即古城墙,悠悠的城墙见证了梧州悠久的历史。风物殊,指的是这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与众不同,富有特色。
尾联“何处月明堪跨鹤,拂衣今见古人无”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月明之下,诗人想象自己能够像仙人一样乘鹤飞翔,追寻历史的足迹。然而,在当今时代,这样的古人已不再存在,流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梧州独特的地理风貌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