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亭卧雨

偃仰听丛篁,清虚思独长。

忽惊花外雨,来到竹间床。

滴翠侵衣湿,牵风捲簟凉。

不须陶靖节,吾已到羲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竹亭中静卧听雨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偃仰听丛篁”以动态的“偃仰”(即躺卧)动作,结合静态的“丛篁”(众多竹子),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环境。接着,“清虚思独长”一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清静与深远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忽惊花外雨,来到竹间床。”这一转折,将自然界的雨声引入诗境,仿佛雨声突然打破了宁静,又似乎雨声自始至终伴随着诗人,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时间的流逝感。雨滴“滴翠侵衣湿”,不仅描绘了雨滴落在绿色竹叶上的情景,也暗示了雨的清凉与湿润,让诗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牵风捲簟凉”则通过风卷席凉的细节,进一步强化了雨后凉爽的感受,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一份宁静与平和。

最后,“不须陶靖节,吾已到羲皇”两句,借用历史上的两位隐士陶渊明和伏羲,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达到理想境界的心境。这里,诗人似乎在说,他无需像陶渊明那样追求田园生活,也不需像伏羲那样开创文明,他已经在这片竹林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诸子饮落霞峰聊赋纪事

山晚秋无赖,登临坐屡移。

既开松蕊酒,还对菊花枝。

醉客矜高调,佳人羡画眉。

转怜兰蕙质,归路北风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夜寄何伯友(其一)

两夜霜渐白,一山秋尽红。

门疏蒋翊客,心忆淮南丛。

海气槛前树,雁声天末风。

怜君不得见,搔首嗟飞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秋夜寄何伯友(其二)

汲泉出深竹,望月上层台。

宿鸟去复去,幽人来不来。

梦中与子别,云念青山隈。

何事但相忆,蹉跎首重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将游西樵舟中与李太史诸公赋(其一)

不惮名山远,来从太史游。

客兼群谢会,人羡李膺舟。

水色摇残日,蝉声剩晚秋。

滔滔江上意,箫鼓在中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