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摇落秋山路,烟留宝搆昏。
曾回翠华步,不到紫虚门。
可鉴丰碑壮,无知老柏尊。
勒功当日事,寂寞更谁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季山路萧瑟,烟霭迷蒙的景象。诗人通过“摇落秋山路”和“烟留宝搆昏”两句,勾勒出一个凄清而又神秘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也随之变得淡远和哀伤。
接着,“曾回翠华步,不到紫虚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于未能达到某种理想状态的遗憾。这里的“翠华步”和“紫虚门”很可能是指某个仙境或理想之地,而诗人的未到达,体现了一种无奈和惆怅。
“可鉴丰碑壮,无知老柏尊”一句,则转向了对历史的沉思。诗人通过观赏雄伟的古碑和参拜年迈的柏树,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勒功当日事,寂寞更谁论”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曾经的壮举和现在的孤独感受的一种反思。这里的“勒功”指的是在石碑上镌刻自己的功绩,而“寂寞更谁论”则表达了即便是过去的辉煌,现在也只能是孤独地回味,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分享这种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怀旧伤感的情怀。诗人在其中展现了自己的情感流转,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到对过去壮举的反思,再到对孤独感受的沉淀,都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累石骊泉十丈围,周遭种柳未成丝。
溪童掬水得明月,山客扫花安屈卮。
一榼团栾儿女语,四更历落斗牛垂。
拦街白叟笑相问,倒着接䍦歌者谁。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
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
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插檐冰箸长新寒,薄日欺云到屋山。
见晛半消梅额粉,因风犹染鬓毛斑。
书生闭户眠仍稳,游子扁舟兴欲还。
客里情怀逢岁晚,曲生邀我一开颜。
控鹤缘云上广寒,四看明玉镂群山。
铺檐漠漠鱼鳞合,入垄离离虎脊斑。
整驭炎官方退听,将妃白帝肯言还。
丰年预作田家喜,不独三钟慰病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