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昭君词

戒途飞万里,回首望三秦。

忽见天山雪,还疑上苑春。

玉痕垂泪粉,罗袂拂胡尘。

为得胡中曲,还悲远嫁人。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翻译

踏上戒严的旅途飞行万里之遥,频频回首遥望着故乡三秦。
忽然看见天山皑皑白雪,仿佛又疑心自己置身于京城上林苑的春天。
眼中含泪,如玉般的脸颊上泪痕斑驳,身着罗裙的手轻轻拂去边疆的风尘。
虽然学会了许多胡地的乐曲,内心仍悲伤于身为远嫁异域的女子。

注释

戒途:戒严的旅途,指远嫁的庄重行程。
飞万里:形容行程遥远,飞行了万里之遥。
回首:回头,回望。
望三秦:遥望故乡三秦(泛指今陕西一带)。
忽见:忽然看见。
天山雪:天山的雪,天山位于西北边疆,以雪景著名。
还疑:仿佛还怀疑,表示错觉或联想。
上苑春:京城上林苑的春天,上苑是皇家园林,象征繁华与故土。
玉痕:如玉般的痕迹,比喻女子美丽的面容。
垂泪粉:泪流满面,泪痕与脸上的脂粉交融。
罗袂:丝罗的衣袖,代指华丽的衣裳。
拂胡尘:轻轻拂去边疆的风尘,表明身处异域。
为得:为了学会。
胡中曲:胡地(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乐曲。
还悲:仍然感到悲伤。
远嫁人:远嫁他乡的女子,即诗中主人公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文琮的作品,名为《相和歌辞·昭君词》。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汉宫美女(王昭君)的边塞之行与思乡之情。

"戒途飞万里,回首望三秦。"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踏上长途的心境。"戒途"即是告别故土,"飞万里"形容旅程的遥远,而"回首望三秦"则是诗人在旅途中不禁回头眺望那遥不可及的故乡——三秦(指长安及其附近地区)。

"忽见天山雪,还疑上苑春。"

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边塞之寒冷与内心对于温暖春日的怀念。"忽见天山雪"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冰冻雪封景象,而"还疑上苑春"则透露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仿佛那寒冷的雪花也难以消除心头的春意。

"玉痕垂泪粉,罗袂拂胡尘。"

这两句描写的是王昭君在边塞的艰辛生活和对远方故土的思念。"玉痕"比喻美人的面容,"垂泪粉"形容泪水涟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哀愁;"罗袂拂胡尘"则表现了她在边塞环境中的艰苦生活和对尘土飞扬的无奈。

"为得胡中曲,还悲远嫁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王昭君远嫁匈奴(即“胡”)的悲哀。她为了国家的利益,留在了异域,即使有美好的生活,也难以抚平她对故土的思念之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遭遇,抒发了对边塞生活的同情和对家国的深沉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政治婚姻中的悲剧命运。

收录诗词(7)

张文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桥

造舟浮渭日,鞭石表秦初。

星文遥写汉,虹势尚凌虚。

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

别有临濠上,栖偃独观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蜀道难

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

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

飞梁驾绝岭,栈道接危峦。

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同潘屯田冬日早朝

假寐怀古人,夙兴瞻晓月。

通晨禁门启,冠盖趋朝谒。

霜霭清九衢,霞光照双阙。

纷纶文物纪,焕烂声明发。

腰剑动陆离,鸣玉和清越。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寄夫(其一)

久无音信到罗帏,路远迢迢遣问谁。

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