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山庭诗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

山疑刻削意,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

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春夜美好时光已晚,幽静庭院中野趣深深。
山峰仿佛带着雕刻之美,树木交错投下错综复杂的阴影。
门扉对着能忘却烦恼的草,池塘里的鸟儿沐浴让我惊讶。
杯中之酒让人尽展本性,外界万物都懂得我的内心。

注释

春夜:春天的夜晚。
芳时:美好的时光。
幽庭:幽静的庭院。
野气:自然的、野趣的气息。
山:山峰。
疑:似乎,好像。
刻削:雕刻,此指山峰的峻峭如同雕刻而成。
树接:树木相连。
纵横:交错,杂乱。
阴:阴影。
户对:门前对着。
忘忧草:指能够使人忘记忧愁的草,常指萱草。
池惊:池塘中的景象令人惊讶。
旅浴禽:在此沐浴的过路禽鸟。
樽中:酒杯之中。
良得性:很好地展现本性,得到心灵的释放。
物外:世俗之外。
知余心:理解我的心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春夜山庄图景。开篇“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两句,设置了整个诗歌的氛围:在一个春夜里,时间已晚,庭院中弥漫着浓郁而又微妙的自然之气,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感觉。

紧接着,“山疑刻削意,树接纵横阴”两句,通过对山林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山势如同刀刻般峻峭,树木则交织成一片浓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林间那份生动而又略带神秘的气息。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庭院内景。门前长出了让人忘忧的野草,而池塘边则有行旅之人惊扰到正在沐浴的鸟儿。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喧哗的超然与对自然界中生命的关怀。

最后,“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饮酒来寻找个人的本真性情,以及在接触自然后,对周遭万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这既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与自然合一境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夜山庄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以及对于生命和谐共生的哲思。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洛阳道二首(其一)

德阳穿洛水,伊阙迩河桥。

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

杏堂歌吹合,槐路风尘饶。

绿珠含泪舞,孙秀彊相邀。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洛阳道二首(其二)

小平路四达,长楸听五钟。

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弦歌声不息,环佩响相从。

花障荡舟笑,日映下山逢。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冬]韵

济黄河

葱山沦外域,盐泽隐遐方。

两源分际远,九道派流长。

未殚所闻见,无待验词章。

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

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

悯周沈用宝,嘉晋肇为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

翠渚还銮辂,瑶池命羽觞。

千门响云跸,四泽动荣光。

玉轴昆池浪,金舟太液张。

虹旗照岛屿,凤盖绕林塘。

野静重阴阔,淮秋水气凉。

雾开楼阙近,日迥烟波长。

洛宴谅斯在,镐饮讵能方。

朽劣叨荣遇,簪笏奉周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