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秋风吹落一片叶子,庭院前已感凉意。
池塘中月光明亮,水波荡漾,枯萎的莲花上露珠晶莹。
如此无奈的江南夜晚,漫漫长夜由此开始。

注释

西风:秋风,从西方吹来的风,常常象征秋天的到来。
飒:形容风声,此处指风带来的凉爽感觉。
衰莲:凋谢的荷花,象征秋天的萧瑟。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天气渐凉,露水增多。
房:莲蓬,荷花的果实。
其奈:表示无可奈何,怎么办的意思。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常用来描绘诗情画意的景象。
绵绵自此长:形容时间漫长无尽,从现在开始将持续下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图景。开篇“西风飘一叶”简洁明快地勾勒出秋天萧瑟的气氛,"庭前飒已凉"则更进一层展现了凉意的侵袭和季节的转换。

接下来的“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中,“风池明月水”表现了秋夜清冷的水面映照着明净的月光,而“衰莲白露房”则描绘出荷叶因秋天的凉意而萎缩,以及荷花已不再盛放,反而是露珠如珍珠般挂在荷房上,这些细节都极富画面感。

最后,“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中,“其奈”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夜晚无法排解的忧伤之情,而“江南夜,绵绵自此长”则是对江南深秋之夜无尽延续的描写,"绵绵"一词尤为传神,它不仅形容了夜的漫长,也暗示了诗人情感的悠远和深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摹,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诗风的清新自然与情感的真挚。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新秋晓兴

浊暑忽已退,清宵未全长。

晨釭耿残焰,宿閤凝微香。

喔喔鸡下树,辉辉日上梁。

枕低茵席软,卧稳身入床。

睡足景犹早,起初风乍凉。

展张小屏幛,收拾生衣裳。

还有惆怅事,迟迟未能忘。

拂镜梳白发,可怜冰照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

外强火未退,中锐金方战。

一夕风雨来,炎凉随数变。

徐徐炎景度,稍稍凉飙扇。

枕簟忽凄清,巾裳亦轻健。

老夫纳秋候,心体殊安便。

睡足一屈伸,搔首摩挲面。

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

俯观游鱼群,仰数浮云片。

闲忙各有趣,彼此宁相见。

昨日闻慕巢,召对延英殿。

形式: 古风

溪中早春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照镜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