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船人

沙洲折脚雁,疑人铺翅行。

奈何暮雨来,复值寒风生。

湿毛染泥滓,缩颈无鸣声。

尔辈正若此,犹胜被坚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沙洲上,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雁,仿佛人在行走时展开翅膀。
无奈夜幕降临时,又遭遇寒风的侵袭。
羽毛被雨水打湿,沾满泥浆,它缩着脖子,不再发出叫声。
你们的命运如此,至少比遭受战争的铁甲还要好些。

注释

沙洲:江边或湖边的沙滩。
折脚雁:受伤或残废的大雁。
铺翅:展开翅膀模仿行走。
奈何:无可奈何。
暮雨:傍晚的雨。
复值:又遇到。
寒风:寒冷的风。
湿毛:被打湿的羽毛。
泥滓:泥浆。
缩颈:缩起脖子。
尔辈:你们这些。
被坚兵:遭受战争的铁甲。

鉴赏

这首诗名为《沙洲折脚雁》,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诗中以折脚雁的形象,寓言人生的困顿与艰辛。雁儿在沙洲上行走,仿佛人为地展开翅膀,艰难前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它们在风雨中的挣扎。"奈何暮雨来,复值寒风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晚来的雨和刺骨的寒风加重了雁儿的困境。

"湿毛染泥滓,缩颈无鸣声",细致刻画了雁儿因湿冷而羽毛沾满泥泞,连叫声都变得微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它们命运的同情。最后两句"尔辈正若此,犹胜被坚兵",以雁自比,说这些折脚雁虽然处境艰难,但至少没有遭受更残酷的战争之苦,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对战争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折脚雁的形象,寓言了人生的坎坷与坚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梅尧臣的诗风素以平淡自然见长,这首诗也不例外,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相逢

晚日南城归,桥边见郎去。

远远逐郎回,罗衣汗微污。

不惜污罗衣,要与郎相顾。

留连芳苑中,肯谢花夭嫭。

傍栏思晤言,羞畏情谁谕。

草草各还家,幽怀是飞絮。

形式: 古风

省符上人

春秋一万八千字,不问吴人楚人事。

佛衣儒谈世已罕,节行又与其徒异。

往来扬州三十年,曾见华堂荆棘地。

独闻依旧坐焚香,尚把残编讨遗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看山寄宋中道

前山不碍远,断处吐尖碧。

研青点无光,淡墨近有迹。

前林横白云,复与后岭隔。

孤舟川上人,引望不知夕。

安得老画师,写寄幽怀客。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秋日同希深昆仲游龙门香山晚泛伊川觞咏久之席上各赋古诗以极一时之娱

落日川上好,徘徊弄孤舟。

鸣桹进山口,清唱发渡头。

浅濑不可溯,停桡信中流。

山樽对苍翠,溪鸟自沉浮。

濯足破岚影,采菱临芳洲。

千龛晚烟寂,双壁红树秋。

细细石涧泉,摇摇波际楼。

澄潭若泻鉴,万象已盈眸。

康乐足清尚,惠连仍此游。

摘景固无遗,挥笔曾未休。

醉来同渊明,兴尽殊子猷。

归傍渔梁静,行看夜火幽。

露华初滴滴,夜吹何飕飕。

不犯严城漏,谁言怜近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