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笙学博赋五言五十韵见赠次韵成七言答之

频年学钓烟波里,苕霅交流清顾视。

浮家何幸遇志和,必恭敬之桑与梓。

梓乡人乐聚他乡,十载光阴铎秉此。

高才陋封管城侯,棘闱抛却毛锥子。

风拂词曹皋座春,人从雪夜程门侍。

讲道常欣堂开鳣,寄书时得河烹鲤。

雅怀乍发志为舒,硕德自崇义日徙。

有时下笔思涌泉,卓识自然成信史。

有时酌酒朋盍簪,倾瓶快不占羸耻。

桃李花开年复年,种下门前无数士。

况有哲嗣继家声,过庭趋对惜分晷。

积学得悟言屡中,循分安居心无悝。

冢君筮仕江之南,喜闻几折谢屐齿。

良吏行当眼转青,儒生不惯官佩紫。

何以昊天不永龄,泰运方长忽遭否。

君当归棹西子湖,死别生离悲论理。

四方吊者靡不嗟,渴决此疑圣人俟。

明珠岂随燕石遗,衰草竟与瑶芝委。

客言彭殇本不齐,继而起者在群季。

鸾旗鲁宫奏少年,骏足长坂期千里。

端由大椿茂本根,散为金枝与玉蕊。

不然蔗境怡老颜,克树阴德长鸣耳。

君之孝友早知名,垂白思慕赤子比。

痛定风木泪不乾,要识源头思饮水。

天性还同金石贞,藏碑竞拓硬黄纸。

辨别真赝理析毫,指画同异刀异剞。

不才稍得识鱼虫,望洋叹惭效臂使。

读钳口舌石鼓文,书测山渊古周脾。

博物考时力之馀,本末轻重类堪纪。

二铭堂前心独铭,行文忠信四具美。

豹窥一斑踪未精,较诸肉食尚非鄙。

吴兴我已三度来,漫道从游今晚矣。

慨陈谠论沙披金,宝卫微言米扬秕。

时乱难藏射雕弓,年荒欲展屠龙技。

策杖峰头秋气高,载月湖心乐事记。

能以吾学辅此游,知白守黑不中止。

曷为许我大器成,不患身世隐朝市。

又尝期我蓬山登,奋发韶华励壮思。

燕赵悲歌非吾曹,谁呼屠狗出而仕。

殷勤慰诲五百言,此道此情不逾咫。

勉诵佳章浣露薇,配以澧兰并沅芷。

会须心性拨泥灰,古井秋风波竞起。

戴笠观天敝大空,披荆陟壑险攀跂。

恍若暗室明一灯,悄然危惧翻然喜。

明朝当卸钓鱼蓑,钓尽名誉破波靡。

崎岖总得达康庄,大道原来平如砥。

热肠仍须问冷官,外此知者有谁是。

姚江老友施与杨,世交公子赋麟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许传霈对好友棣笙学博的回赠之作,以五言五十韵的形式展开,后转为七言,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学问的追求。

诗中首先提到朋友棣笙学博的才华与品德,对其在学术、道德上的成就表示赞赏。接着,诗人回忆了与棣笙学博的交往,包括共同探讨学问、分享生活点滴,以及棣笙学博对他的教诲与激励。诗中提到棣笙学博的智慧如同金石般坚定,能够辨别真伪,分析细微之处,这反映了棣笙学博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谨态度。

许传霈在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提到自己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涉猎,但仍然感到不足,渴望继续学习与进步。他提到自己曾多次访问吴兴,与棣笙学博一同探讨学问,彼此之间的交流充满了智慧与热情。

最后,许传霈表达了对棣笙学博的感激之情,并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与他保持深厚的友谊,共同成长。他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提升自我,同时也提到了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持真理。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也体现了对学问的深刻理解与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学术精神的作品。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宾于以诗寄赠用韵复之

孟春之月快衔杯,孟秋之月期不来。

春秋佳日难兼擅,忝联诗社末座陪。

巧乞七夕不可得,为君送巧语奇哉。

新旧閒情齐发泄,从头那厌诵百回。

矫俗本非吾辈志,岂为愤激滋群猜。

天君泰然心无著,大智如愚日不违。

我于弱冠钦道貌,家承世好交陈雷。

五十年前西园集,画本诗情大道该。

不图纵迹寻后人,苕溪诗酒又追随。

天许此缘结此际,儒生至此复何为。

抒写性情荡邪秽,登临山水廓衷怀。

饥来赖有撑肠字,世世生涯清莫阶。

得失功名无宠辱,何须拔剑歌我哀。

谢君法巽言兼至,心颜开后沁诗脾。

蓬山捷径碍芳躅,曲木道傍合散材。

逢伯乐,说郭隗。

老马不知身在枥,几多慰诲费溯洄。

秋来老圃容色澹,不妨羯鼓效诗催。

馀不溪头好夜月,得句欲与凉露飞。

形式: 古风

八月二十二日偕汪苇丈、宾于、衡甫、子兰、西章、少帆诸学博游法华山

石斗山头弁山麓,年年香市誇吴俗。

春日融和车马喧,甘露杨枝人乞福。

传说齐女道绩贤,持诵法华二十年。

青山埋骨著灵秀,于清净龛涌青莲。

莲开不比昙花见,世界大千驻宫殿。

绣佛名场次第开,相登觉路驾彼岸。

故逞诡奇不坏身,巾帼须眉自有人。

金粉六朝销寂尽,剩有贞魂励俗尘。

尘世韶华日以远,腾语支离愈虚诞。

不信名山坚道心,空佞左道息残喘。

我游偏在秋末老,白蘋红蓼诗大好。

风鸣翠竹阴亭亭,目接洪涛惊浩浩。

摄衣悬崖瞰太湖,七十二峰相招呼。

洞庭半规隐林表,当有人家住菰蒲。

须臾雁落岸帻后,回望城烟大如斗。

涧流且莫分浊清,觞咏犹欣集良友。

友说班荆故旧欢,尽飞逸兴度烟鬟。

洞伏黄龙迷云雾,经听白鹊神往还。

为题姓氏苔扫石,转恐山灵耻缘饰。

载酒道场似客秋,南山之南北山北。

形式: 古风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其一)

东坡去矣空林麓,终古声名留厓谷。

不逢汪丞说爱山,谁向高台策蹇足。

且历兵乱日漫漫,鬼火昏黄蛇蝎盘。

蒙棘丛生牵萝薜,龙鳞老化问松湍。

天爱苍生斯人出,治周期月登衽席。

湖边万顷桑绿地,浓接棠阴齐栽植。

无何黛色压千鬟,笑对城南有无间。

台成不日民通政,八百年后重看山。

山灵爽气迎平旦,下雨崇朝黑天半。

赋就长歌挥兔毫,惊披珠玉临风叹。

形式: 古风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其二)

六载重来步层麓,怀人春雨苦空谷。

歧途日暮将安之,踯躅危磴碍进足。

何期严濑水淼漫,忽聚萍梗路曲盘。

喜约儿童迎竹马,快沾膏泽聆鸣湍。

坐看云岫无心出,当夏凉风铺琴席。

红亭白塔开旧颜,翠竹苍松表净植。

尽多风景付云鬟,罗列明窗大几间。

犹幸良朋结良会,爱山过客同说山。

爱山爱士评月旦,勤学岂废修途半。

经济无非道德腴,我熟闻之望洋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