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四)

往年在南都,閒閒主文衡。

九日登吹台,追随尽名卿。

酒酣公赋诗,挥洒笔不停。

蛟龙起庭户,破壁春雷轰。

堂堂髯御史,痛饮益精明。

亦有李与王,玉树含秋清。

我时最后来,四座颇为倾。

今朝念存没,壮心徒自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于九月九日登吹台,与名流雅士共度佳节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节日的欢愉氛围,也融入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往年在南都,闲闲主文衡”点明了诗人过去在南都担任文官的情形,暗示了其文学才华和地位。接着,“九日登吹台,追随尽名卿”描绘了诗人与众多名流一同登高赏景的画面,体现了节日的热闹与高雅。

“酒酣公赋诗,挥洒笔不停”描述了诗人在酒兴正浓时即兴赋诗,笔下生花,展现了其才华横溢的一面。“蛟龙起庭户,破壁春雷轰”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才思如蛟龙腾跃,如春雷轰鸣,震撼人心。

“堂堂髯御史,痛饮益精明”赞扬了一位名为“髯御史”的友人,他在饮酒后更加精神焕发,体现了诗人的友情深厚。接下来,“亦有李与王,玉树含秋清”则提到了其他两位友人,他们的形象如同秋天的玉树,清雅脱俗。

最后,“我时最后来,四座颇为倾”表达了诗人自己虽是最后到达,但仍然受到了众人的敬仰。而“今朝念存没,壮心徒自惊”则是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离世的感慨,流露出深深的哀伤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五)

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

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

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六)

吾山一何高,清凉屹相望。

龙头出白塔,佛屋压青嶂。

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

峨峨宝楼阁,金界俨龙象。

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

金花香绵芊,梦想云雨上。

福田行欲近,重为诗酒障。

终当陟层巅,放眼天宇旷。

形式: 古风

梨花海棠二首(其一)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

春工惜天真,玉颊洗风露。

素月淡相映,萧然见风度。

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

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妒。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梨花海棠二首(其二)

妍花红粉妆,意态工媚妩。

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

金盘渺华屋,国艳徒自许。

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语。

诗人太冷落,愁绝残春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