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顺

山城虽荒芜,竹树有嘉色。

郡俸诚不多,亦足充衣食。

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

尚欲忘家乡,谁能算官职。

宜怀齐远近,委顺随南北。

归去诚可怜,天涯住亦得。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虽然山城荒废破败,但竹林依旧青翠美丽。
郡里的俸禄确实不算丰厚,却也足够满足衣食之需。
外界的困扰源自内心,心若宁静,困扰自然消退。
我已试图忘掉故乡,谁还会去计较官职大小呢。
应该以平和心态看待远近,顺应环境,无论南北。
回去确实是值得怀念的,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安然居住。

注释

山城:指荒僻的山区城市。
嘉色:美好的景色。
郡俸:古代郡守的俸禄。
诚不多:确实不丰厚。
外累:外界的压力和困扰。
心宁:内心安宁。
谁能算:谁还会去计较。
官职:官位和职位。
齐远近:看待远近的事物平等。
委顺:顺其自然。
诚可怜:确实令人向往。
天涯:遥远的地方。
住亦得:居住也是可以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山城虽荒芜,竹树有嘉色”,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现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欣赏。在“郡俸诚不多,亦足充衣食”中,诗人表明即使物质上的供应不丰富,但也足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紧接着,“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意味着外界的烦恼来自于个人的内心,而一旦心境宁静,那些烦恼也就随之消失。

“尚欲忘家乡,谁能算官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以及想要摆脱对故土的情感牵绊。接着,“宜怀齐远近,委顺随南北”则是对待人接物的一种态度,主张无论亲疏、方向都应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

最后,“归去诚可怜,天涯住亦得”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某种无奈和接受,但即便是如此,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顿之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心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啧啧雀引雏,稍稍笋成竹。

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

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

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

日暮麦登场,天晴蚕坼簇。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

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

井鲋思反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畬田粟。

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

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

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形式: 古风

官舍

高树换新叶,阴阴覆地隅。

何言太守宅,有似幽人居。

太守卧其下,闲慵两有馀。

起尝一瓯茗,行读一卷书。

早梅结青实,残樱落红珠。

稚女弄庭果,嬉戏牵人裾。

是日晚弥静,巢禽下相呼。

啧啧护儿鹊,哑哑母子乌。

岂唯云鸟尔,吾亦引吾雏。

形式: 古风

官舍小亭闲望

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

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

葛衣禦时暑,蔬饭疗朝饥。

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

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

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

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

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官舍内新凿小池

帘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

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

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

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

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

未如床席间,方丈深盈尺。

清浅可狎弄,昏烦聊漱涤。

最爱晓暝时,一片秋天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