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出城西

邓州谁亦解丹青,画我羸骖晚出城。

残年政尔供愁了,末路那堪送客行。

寒日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

垂鞭归去重回首,意落西南计未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邓州之中,谁能理解绘画艺术,为我描绘傍晚时分瘦弱的马匹离开城门的情景。
在垂暮之年,这幅画似乎只增添了愁苦,面对人生的终点,又怎能承受送别友人的伤感。
寒冷的阳光洒满河川,映照出各种色彩,寂静的树林中,没有叶子的枝头传递着秋天的哀鸣。
挥鞭归去时,回头望去,心中思绪万千,但西南的计划仍未完成。

注释

邓州:地名,指邓州这个地方。
解丹青:懂得绘画艺术。
羸骖:瘦弱的马匹。
晚出城:傍晚时分离开城市。
残年:晚年,垂暮之年。
政尔:恰恰,正好。
愁了:增添了愁苦。
末路:人生的终点,终点时刻。
寒日:寒冷的阳光。
满川:洒满河川。
众色:各种色彩。
暮林:傍晚的树林。
无叶:没有叶子。
寄秋声:传递秋天的声音。
垂鞭:挥鞭驱马。
回首:回头。
意落西南:心向西南。
计未成:计划未完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送客出城西》,通过对邓州傍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愁绪和自己未来的迷茫。首句"邓州谁亦解丹青"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去,无人能描绘此情此景。"画我羸骖晚出城"形象地写出送别时的情境,瘦弱的马匹承载着离愁缓缓出城。

"残年政尔供愁了",诗人感叹自己的晚年生涯似乎只剩下愁苦,而"末路那堪送客行"更是加重了离别的哀伤,面对友人的远行,他感到力不从心。接下来的两句"寒日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通过描绘凄冷的秋景,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气氛,寒日、空荡的川面和落叶声,都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最后,"垂鞭归去重回首"写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则垂鞭返程,但"意落西南计未成"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对未来未定计划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境。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送善相僧超然归庐山

九叠峰前远法师,长安尘染坐禅衣。

十年依旧双瞳碧,万里今持一笑归。

鼠目向来吾自了,龟肠从与世相违。

酒酣更欲烦公说,黄叶漫山锡杖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熊博士赴瑞安令

衣冠衮衮相逢地,草木萧萧未变时。

聚散同惊一枕梦,悲欢各诵十年诗。

山林有约吾当去,天地无情子亦饥。

笑领铜章非失计,岁寒心事欲深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适远

处处非吾土,年年备虏兵。

何妨更适远,未免一伤情。

石岸烟添色,风滩暮有声。

平生五字律,头白不贪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重阳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