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马嘶白日暮,剑鸣秋气来。
我心浩无际,河上空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落寞孤独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马嘶白日暮”,刻画了黄昏时分,一匹马儿发出了哀伤的声音,这不仅是时间流逝的象征,也是诗人心情的一种映射。
接下来的“剑鸣秋气来”则更增添了一份肃杀与悲凉。剑鸣,常用以形容秋风之声,它既有着冷酷无情的一面,也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秋气”,不仅指自然界中秋天特有的凉爽气息,同时也暗含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情绪。
第三句“我心浩无际”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浩瀚与无边,似乎他的情感如同大海一般广阔而又难以测度。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写照,也反映出诗人面对生活、自然和历史时所怀有的深沉情感。
最后一句“河上空徘徊”则是对这种复杂情绪最直接的体现。诗人站在河岸边,心中充满了无从排解的情愫,他的心在空茫茫的世界里游荡,不知何去,从而形成了一种深切的孤独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环境与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独立自我的情怀。诗人将自己的感受与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意境画卷。
不详
又字化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寻常纵恣倚青春,不契心期便不亲。
今日烟波九疑去,相逢尽是眼中人。
孤棹迟迟怅有违,沿湘数日逗晴晖。
人生随分为忧喜,回雁峰南是北归。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