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七夕知何夕,云是牛女期。

俚俗具瓜华,阶除儿女嬉。

繁星烂煌煌,流月湛沉辉。

群儿望鹊桥,桥端七宝帷。

彷佛想言笑,芗泽疑烟霏。

人间光阴速,天上日月迟。

隔岁等旦暮,会遇未应稀。

愿言停笑驩,察我心所祈。

我欲赐新巧,智术妙通微。

金针度綵缕,宝奁卜蛛丝。

我嗟儿女愚,勤劳徒尔为。

巧拙天所赋,乞怜真可嗤。

故拙不可厌,吾宁钝如椎。

借云得新巧,无乃醇愈漓。

吾观天垂象,列星有攸司。

牵牛常服箱,织女不下机。

牵牛教人巧,积仓岁无饥。

织女教人巧,笥箧馀裳衣。

伊谁询儿女,组绣穷毫釐。

年年渡河汉,秋至次舍移。

宣淫五云上,此论乃吾欺。

吾为牛女辨,欲判千古疑。

形式: 古风

翻译

七夕究竟是哪一天,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
民间习俗摆瓜果,台阶前孩童们嬉戏。
满天繁星闪烁亮,明月如水照大地。
孩子们仰望鹊桥,桥头有七彩的帷幕。
仿佛能听见欢笑,香气像烟雾般飘逸。
人间时光飞逝快,天上星辰移动慢。
一年的等待不算长,相见的机会并不稀。
但愿暂停欢乐,理解我心中的祈愿。
我愿赐予新奇巧艺,智慧深藏不露。
传授针线技艺,占卜蛛丝的精妙。
感叹儿女们愚笨,辛劳却无所得。
巧与拙是天注定,乞求怜悯实可笑。
所以拙朴不可厌,我宁愿保持淳朴。
借助云彩带来新巧,或许更醇厚无暇。
我观察天象变化,星辰各有其职司。
牵牛星常驾车箱,织女星不离织机。
牵牛教导人们技艺,仓库丰足免饥饿。
织女教人纺织,衣物盈余箱箧中。
又有谁能问儿女,细密刺绣毫厘间。
每年穿越银河渡,随着秋至迁移居所。
宣扬浮夸之说,实则是我欺骗。
我为牛郎织女正名,要解开千年的疑惑。

注释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因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会而得名。
牛女期:指牛郎织女的相会之期。
俚俗:民间风俗。
瓜华:瓜果和花卉,用于庆祝节日。
阶除:台阶。
七宝帷:用珍宝装饰的帷幕。
芗泽:香气。
醇愈漓:更加醇厚无暇。
垂象:天象,古人认为天上的星象预示人间吉凶。
服箱:古代驾车的牛。
组绣:细致的刺绣。
舍移:迁移住所。
宣淫:此处指夸大的宣传或言论。
欺:欺骗。
辨:辩解,澄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乞巧节或织女星)的民间风俗和神话故事。诗人通过对牛郎织女神话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于技艺精进、生活美好的向往,以及时间流逝、相聚难得的感慨。

诗中的“俚俗具瓜华,阶除儿女嬉”写出了民间在七夕这一天庆祝的情景,家家户户都摆设瓜果,孩子们在清扫过的台阶上嬉戏。通过这些生动的场景描写,诗人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愿言停笑驩,察我心所祈”表达了诗人希望技艺精进的心声,同时也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中还多次出现织女与牵牛的意象,强调了技艺的重要性和勤劳的价值。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篇集观察、表达和抒情为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二士避雨岩

遇险思共济,胡粤无异心。

而我与夫子,义烈真断金。

阴崖避飞雨,群龙方怒吟。

岩中歌式微,相和相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又九月十四日登秋风阁以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为韵分得馀静二字(其一)

缪蹈江海迹,吾生靡怀居。

役车窘阴雨,蒸腐败衣袽。

晨昏霤声中,我怀何时舒。

秋阳出顽云,杲杲照我裾。

言登秋风阁,乘兴安可徐。

猗纡下铜鞮,缥缈凌紫虚。

锦叶眩林表,金包垂霜馀。

栖苴寄榛莽,潦痕在菰蒲。

我游获所适,况乃弗为鱼。

放意宇宙间,所至皆吾庐。

形式: 古风

又九月十四日登秋风阁以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为韵分得馀静二字(其二)

山客水不觌,烝云日如甑。

陵陆混泥沙,黯惨度朝暝。

晨霞送晴色,喜见天面莹。

江光剑归匣,云收四山静。

高阁眺空无,复见前日胜。

回思困涂潦,惝恍如昔病。

登临勿太息,秋风渐焱劲。

形式: 古风

三冈亭在邑西南三十里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使魏夜与范雎言先生待我于三冈亭之南是也

贱人敢图柄,时哉天步艰。

相尔箦中意,三亭宁腼颜。

佩印能几时,网成已入关。

宣言往代汝,天道真可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