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俗(其五)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誇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帷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乡野之人厌恶吃藜菜,家中已有庖丁熟练的厨刀。
只夸赞那些指导者的手法,可曾体谅农夫辛勤劳作的艰辛。
隐约可见的是那如肉山般的丰盛,却畏惧权杖的威严。
春天的泥土覆盖在寒冷的田野,夜晚的月光下他在东边的田地犁地。
辛勤努力已到极限,恐惧灾祸怎能逃脱。
谁没有怜悯之心,但很少有人能抵挡住贪婪的欲望。
即使是最微薄的恩惠尚且展现,更何况对待那些如同犬马般的人。

注释

野人:乡野之人。
羹藜:藜菜。
庖丁:熟练的厨师。
批导手:指导者的手法。
耕稼:农耕劳作。
畏彼:畏惧。
春泥:春天的泥土。
东皋:东边的田地。
觳觫:恐惧战栗。
祸岂逃:灾祸怎能逃脱。
恻隐心:怜悯之心。
贪饕:贪婪。
盖帷:微薄的恩惠。
犬马曹:如同犬马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子翚的作品,名为《谕俗·其五》。诗中通过对比野人与庖丁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劳动者辛勤付出而得不到应有回报的同情,以及对那些贪婪无度之人的批评。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开篇即描绘了一幅生动画面,野人对简单的食物已经感到厌倦,而家中却有着精良的庖丁刀,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平等。

“徒誇批导手,肯念耕稼劳。”诗人通过“徒誇”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那些夸口而不实际行动者的批判,同时赞扬那些真正记得农夫辛勤劳作的人。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这里的“隐然”可能指的是肉的丰富,“尺箠”则是古代的一种刑具,用来惩罚犯人。诗人通过对比肉的丰盛与刑具的严酷,强调了社会上层对于底层人民的压迫。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农民在春天泥泞中劳作,夜晚在明月下犁地的画面,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与自然环境的艰苦。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诗人表达了对那些辛勤工作但依旧无法避免灾难的人的同情。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这两句强调了大多数人都有恻隐之心,但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被贪婪所困的人却很少。

“盖帷犹示恩,况异犬马曹。”最后两句通过对比人的善行与动物的区别,强调了人类应该具备的道德和同情心。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谕俗(其四)

愚氓扰潢池,艰难亦常态。

簪绅有包藏,事异吁可怪。

豺声久伺乱,鲸戮终何悔。

游言张凶焰,巧谍移机会。

初如卵壳微,跐践悉糜碎。

养成羽翮雄,飞掣韝绳外。

剪锄淹岁月,螫毒弥疆界。

向来诘端由,罪白不容盖。

南冠囚载路,东市诛其最。

隆宽俗与新,侥倖汝勿再。

形式: 古风

谕俗(其三)

何州无战争,闽粤祸未销。

或言杀子因,厉气由此招。

蛮陬地瘠狭,世业患不饶。

生女奁分赀,生男野分苗。

往往衣冠门,继嗣无双髫。

前知饮啄定,妄以人力侥。

三纲既自绝,馀泽岂更遥。

王化久淘漉,刑章亦昭昭。

那无舐犊慈,恩勤愧鸱鸮。

冤报且勿论,兹义古所标。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谕俗(其二)

西村人渐归,撑柱烧残屋。

东村但蒿莱,死者无人哭。

昔兹号富穰,被祸尤残酷。

二三里中豪,丧乱身为僇。

遗骸怅莫掩,饥鸢啄其腹。

岂无平生时,意气凌乡曲。

锥刀剥微利,舞智欺茕独。

锦囊收地券,奕叶相传续。

只今邻叟耕,岁岁输官谷。

尔曹何颛愚,人生固多欲。

形式: 古风

谕俗(其一)

故园丧乱馀,归来复何有。

邻人虽喜在,忧悴成老叟。

为言寇来时,白刃穿田亩。

惊忙不知路,夜踏人尸走。

屋庐成飞烟,囊橐无暇取。

匹夫快恩雠,王法谁为守。

艰难历冬夏,迁徙遍林薮。

深虞逻寇知,儿啼扼其口。

树皮为衣裳,树根作粮糗。

还家生理尽,黑瘦面如狗。

语翁翁勿悲,祸福较长久。

东家红巾郎,长大好身手。

荒荒战场中,头白骨先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