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郦佥事见寄韵(其二)

半世虚名我误儒,樊中短翅倦南图。

黄尘世路千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

绩纺妇慵麻褐短,耕锄儿懦豆田芜。

老来万事心灰尽,只愿君王赐镜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半生虚名我都错当了文人,笼中的鸟儿厌倦了南方的计划。
尘世的道路千百年来都在变化,而我白发苍苍,心中仍期待着普天之下皆为家。
纺织的妇女懒于做粗布短衣,耕田的孩童无力照料荒芜的豆田。
年老后,万事如灰,只剩下心愿,希望君王能赐予我隐居的镜湖之地。

注释

半世:大半辈子。
虚名:虚假的名声。
误儒:误以为自己是儒家学者。
樊中:笼中。
短翅:小鸟的翅膀。
倦南图:厌倦了南方的打算。
黄尘世路:世俗的道路。
千年改:千百年来变化。
白发:白发苍苍。
心期:心中的期盼。
四海无:天下皆可为家。
绩纺妇:纺织的妇女。
慵:懒散。
麻褐短:粗布短衣。
耕锄儿:耕田的孩子。
懦:无力。
豆田芜:豆田荒芜。
万事心灰尽:万事如烟消云散。
只愿:只希望。
君王:帝王。
赐镜湖:赐予隐居的镜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名为《和郦佥事见寄韵(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个人境遇的无奈。

“半世虚名我误儒”开篇即表明诗人对自己过去追求学问、名誉的反思,觉得是虚度光阴,没有真正的成就。接着,“樊中短翅倦南图”则描绘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顺遂,感到力不从心。

“黄尘世路千年改”、“白发心期四海无”两句,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个人衰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哀叹。这里,“黄尘世路”指的是历史长河中的尘埃飞扬,而“白发心期”则是诗人自身经历的岁月流转和无尽的憧憬。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来反映内心的情感。“绩纺妇慵麻褐短”、“耕锄儿懦豆田芜”两句展示了家庭的贫困和劳作的艰辛。这里,“绩纺妇”指的是家中的女性在进行织布的劳动,而“耕锄儿”则是孩子们在田间帮忙。

最后,“老来万事心灰尽,只愿君王赐镜湖。”诗人表达了到了晚年,对于一切世俗功名都已淡然,只希望能得到君主的恩赐,以此作为安度晚年的象征。在这里,“镜湖”可能暗指宁静平和的生活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易逝以及个人的困顿与希望的情感。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和闽人龚玉峰韵(其二)

病鹤衰翎叹折伤,惟馀芝草疗饥肠。

阵图死不忘鱼复,江舰生难候马当。

自分无帷埋畜狗,尚怜有肆返屠羊。

头颅老尽心犹在,夜半钧天梦太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其七)

人怀千岁忧,常苦百年速。

千岁与百年,黄泉总相逐。

漆园何诞妄,养生托缘督。

邯郸非渺茫,梦觉惊黍熟。

生死如彼何,爱恶亦徒欲。

俛仰宇宙间,吾姑抱吾独。

形式: 古风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其六)

望有玉山果,细实如房蜂。

世味羞桃李,弃此盘盎中。

肤顽味更涩,仅能杀三虫。

赖以著微绩,始袭炎帝封。

不意得君采,致身愿相从。

形式: 古风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其五)

南山有高楼,青云可俯践。

楼上有佳人,当年惯识面。

忽觉在他乡,绰约思目见。

绿绮无知音,心长曲未遍。

青云在山头,将去还复恋。

人生不如云,欲见万里远。

恃有青铜镜,与君各分半。

忽来双鲤鱼,白璧何足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