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鹤林寺

道林隐形胜,向背临层霄。

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

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

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

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

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饶。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翻译

道林的隐居之处无比清幽,上下皆可俯瞰云霄。
松树覆盖着山中的殿堂,显得格外清凉,花朵隐藏在溪流的小径深处。
珍贵的幡饰轻轻摇曳,明亮的灯火熊熊燃烧。
温暖的阳光洒满半山腰的山谷,春风如同海潮般涌来。
在这里,我常常借山水之乐,让身心得到调和。
希望告别一同来访的朋友,因为这山中禅修诵经声频繁丰富。

注释

隐形:指道林的隐居生活。
层霄:高高的天空。
松覆:松树覆盖。
珊珊:形容宝幡轻盈摇摆。
焰焰:形容明灯火焰明亮。
迟日:春日的暖阳。
上潮:像海潮一样涌来。
水木兴:借山水之乐。
身心调:身心和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寺景象,开篇“道林隐形胜,向背临层霄”两句,通过对道林深邃之胜境的描述,以及向背倾盼于高空的姿态,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进一步渲染了寺院四周的宁静与孤寂,古木参天的松树覆盖着山间的殿宇,使其显得格外凉爽,而远处的溪流两岸则是鲜花盛开,却又被曲折的小路所掩藏。"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两句,则转向寺内景象,细腻地描绘了悬挂的宝幡和燃烧的清香,给人以一种庄严与神圣之感。

"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一句,诗人借晚归的太阳与山谷间春风相遇的景象,描绘出自然界中光影与气息的和谐。紧接着"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倾听水声、观赏树木之美,以达到心灵平静、身心调适的愿望。

最后,“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饶”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同行者共同体验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感激之情,以及在这座山中进行禅修、诵经以求心灵慈悲的期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院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23)

綦毋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字:孝通
  • 籍贯:虔州(今江西南康)
  • 生卒年:692-749

相关古诗词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题栖霞寺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

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形式: 古风

赋新月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白鸟远行树,玉虹孤饮潭。

四五片霞生绝壁,两三行雁过疏松。

抛芥子降颠狒狒,折杨枝洒醉猩猩。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