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二首(其二)

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溯颓波讨得源。

岁晚强颜天禄阁,祇将奇字与人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道真深陷于各种学派的纷繁复杂中
独自探索逆流,追寻事物的根本

注释

沉溺:深深陷入,沉迷。
九流:古代指儒家、道家等九个学术流派。
颓波:衰败的潮流,比喻混乱的思想。
讨得源:探寻事物的本源。
岁晚:晚年,老年。
强颜:勉强维持表面的快乐或尊严。
天禄阁:古代官署名,这里可能指代道真任职的地方。
祇将:只把。
奇字:罕见或独特的知识,这里可能指奇特的学术见解。
人言:与他人交流的话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扬子二首(其二)》。从这短小的片段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他对知识探求源头的执着追寻。

“道真沉溺九流浑”,这里的“道真”可能指的是唐代高僧李白的号“青莲居士”,而“九流”象征着广博的学问或是多样的知识体系。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深邃学识的沉浸和追求。

“独溯颓波讨得源”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独自逆着时光的河流寻找真理之源头的坚韧不拔。这两句共同描绘了一位学者或思想家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本原的形象。

“岁晚强颜天禄阁”,在这句中,“岁晚”意味着年岁已高,暮年之际;“强颜”则表现出诗人尽管年迈,但仍旧保持着昔日的风采和精神状态。这里的“天禄阁”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是象征性的场所,代表着一种荣誉、地位或者知识的殿堂。

最后,“祇将奇字与人言”,诗人在此表达了即便到了晚年,也还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智慧。这里的“奇字”可能指的是非凡的文字或是深刻的思想,而“与人言”则体现出诗人愿意传播光大、交流思想的心愿。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智慧传承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王安石展现了一种超越年龄限制、不懈追求学问真谛的情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扬子二首(其一)

儒者陵夷此道穷,千秋止有一扬雄。

当时荐口终虚语,赋拟相如却未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朱朝议移法云兰

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七夕

芙蓉夜涌鳜鱼飔,此夕苕箪来梦知。

为有清虚鸳阁晚,无劳幽诡蝶花滋。

仙人欲下防深漠,苍影翩然入窦湄。

已是明雯星露会,乌啼灯外见来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杂咏五首(其一)

勋业无成照水羞,黄尘入眼见山愁。

烟中漠漠江南岸,更与家人一少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