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馆(其四)

倦客待沽山下酒,饥童先上灶头灯。

行经怪穴思防虎,坐听疏钟欲访僧。

手弄一张琴似铁,匣藏三尺剑如冰。

调高器古无人伴,身上烟霞空几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疲惫旅人夜宿山馆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细腻的情感。首句“倦客待沽山下酒”,以“倦客”自居,点明了诗人的旅途劳顿和对休息的渴望,而“待沽山下酒”则透露出诗人对美酒的期待,试图在疲惫中寻找一丝慰藉。次句“饥童先上灶头灯”,通过一个细节——饥饿的孩子提前点亮灶头的灯火,既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也暗示了主人的殷勤与关怀。

接着,“行经怪穴思防虎”一句,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时的警觉与谨慎,对未知危险的预感,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险峻。而“坐听疏钟欲访僧”则将画面转向内心的平静与寻求精神寄托,诗人坐在一旁倾听远处寺庙的钟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宗教信仰的追求。

“手弄一张琴似铁,匣藏三尺剑如冰”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手中琴的坚韧与剑的锋利,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知。最后,“调高器古无人伴,身上烟霞空几层”则表达了诗人孤独而超脱的情感,即使琴声高亢、古器珍贵,却无人欣赏,身处于烟霞之中,却只能独自品味这份清寂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自然、生活、艺术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幅充满哲理与情感的画面。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宿山馆(其五)

好勇不须探虎穴,爱奇何用点犀灯。

当求义路勤行己,休把福田閒问僧。

一榻静无尘世物,半宵浑似玉池冰。

起来题作清心馆,此去泥污千万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宿山馆(其六)

龙归潭面千寻黑,虎视林隈两炬灯。

执爨正燃吹饭火,乞餐恰值寄眠僧。

倦听雨后诸岩溜,渴忆春前一片冰。

卧看满山红日晓,碧瑶城阙郁千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宿山馆(其七)

好云入座邀为伴,野火当门借作灯。

汲水卖来樵舍妇,采芝携去竹溪僧。

风岩暴响闻颠木,月幌微明见断冰。

谁信此来无路入,败篱折壁两三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宿山馆(其八)

厨头火灭童偷饭,梁上巢空鸟避灯。

入夜更无同舍客,今朝唯有放猿僧。

樵庵已贮霜前果,竹磴犹存腊后冰。

谁道烟霄花上处,一梯云级万馀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