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佑之

长安风尘地,见子若旧交。

意气何激昂,骨干真蒲梢。

戎胡扰边封,杀气连二崤。

丈人国长城,多垒忧四郊。

劲兵向海西,千里沸鼓铙。

共传校尉印,勇略如虎虓。

功业系感激,念当覆妖巢。

秋风日夜清,敌人知折胶。

努力张国家,寄声慰衡茅。

形式: 古风 押[肴]韵

鉴赏

这首诗《寄佑之》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友人的深情寄语,展现了对友人英勇豪迈形象的赞美与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首句“长安风尘地,见子若旧交”,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长安这个充满尘世纷扰的地方重逢,仿佛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般,情感深厚。接着,“意气何激昂,骨干真蒲梢”两句,通过形容友人的精神风貌和身体健壮,表达了对友人英雄气概的钦佩。

“戎胡扰边封,杀气连二崤”描绘了边境的紧张局势,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外患。“丈人国长城,多垒忧四郊”则将友人比作守护国家的长城,表达了对友人忠诚与勇敢的赞扬,并强调了友人在保卫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劲兵向海西,千里沸鼓铙”描述了友人所在的军队在前线的英勇战斗,场面宏大而热烈。“共传校尉印,勇略如虎虓”进一步赞扬了友人的军事才能和勇气,将其比作猛虎,形象生动。

“功业系感激,念当覆妖巢”表达了对友人功绩的期待,希望他能立下赫赫战功,清除敌人的巢穴。“秋风日夜清,敌人知折胶”预示着友人即将取得胜利,敌人的力量将被削弱。

最后,“努力张国家,寄声慰衡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希望他继续为国家效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家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安慰。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寄贡甫

贫别书信阔,接壤如天涯。

沉忧心肠窄,少日如岁时。

食荼苦在味,集蓼辛在外。

百感从中生,通夕不遑寐。

世路岂飘风,游子常转蓬。

镜中见二毛,何啻非老翁。

晚慕马少游,结庐守乡井。

简略或易足,长当并形影。

形式: 古风

寄张宜

张君于福乐,先进野人也。

曩者吾见之,大惊彼何者。

须眉交苍白,被服必儒雅。

故善殷周间,不居王郑下。

诸士多及门,之子独在野。

食有脱粟饭,出无款段马。

乡闾行虽高,时俗知亦寡。

昨闻修庠序,造士系陶冶。

斯人宜聘起,可以专楚槚。

养贤须勤渠,风教随用舍。

望君万里馀,谁谓我心写。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寄阮二举之杨十七彦文

我昔居宋都,潜有伐树忧。

不期得君子,卒岁同优游。

杨生旧相知,情分故绸缪。

阮公出倾盖,而肯如白头。

古人有忘年,嗟我非此俦。

譬如羔袖微,岂可参狐裘。

知人视其友,孔圣称焉廋。

所以梁楚间,亦闻东家丘。

相从未云厌,相别难自留。

赠我数百言,精神露蛟虬。

杨子期我用,谓当佐王侯。

阮公推我文,云可齐尹欧。

斯言岂易当,斯道岂易求。

奈何千金珠,中夜而暗投。

书绅愿自勖,杂佩非可酬。

欲知相忆心,淮水清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寄杨阮

中堂明华灯,宥坐湛清酒。

笔砚居我前,史籍在我后。

君知我不乐,我念平生友。

强醉谁与欢,怅然夜将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