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一)刘琨

竹林遗类入荆杨,贾郭馀尘在晋阳。

听得平阳消息否,忍听徐润调笙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竹林中的隐士流落到荆杨之地,
贾姓和郭姓的名士们留下的尘埃仍存于晋阳。

注释

竹林:指隐居的地方,如竹林七贤。
遗类:遗留下来的同类人,指隐士。
荆杨:泛指偏远地区。
贾郭:泛指有名望的士人,如贾谊、郭璞。
馀尘:残留的痕迹,这里指名士们的影响力。
晋阳:古代地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平阳:古地名,今山西临汾一带,此处可能指某位女子或重要人物。
消息:指关于平阳的最新动态或传闻。
忍听:忍受去听,可能含有不忍听到坏消息之意。
徐润:可能是人的名字,也可能是形容音乐的婉转悠长。
笙簧:笙和簧都是古代乐器,此处代指音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代初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其一。诗中以竹林七贤中的刘琨自比,暗示自己身处乱世,如同遗世独立的竹林之士,进入了动荡的荆杨之地。"贾郭馀尘在晋阳"暗指时局纷扰,如同晋阳城中的尘埃,象征着战乱和权贵的余威。

后两句"听得平阳消息否,忍听徐润调笙簧"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平阳"可能指的是平定战乱后的安宁,而"徐润调笙簧"则描绘了笙簧悠扬的音乐,这与战乱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难以忍受这样的享乐之音,因为那意味着百姓未得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宋元之际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之情。

收录诗词(763)

陈普(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其三)刘裕

长安何但遗黎舞,翁仲铜驼亦笑开。

他日佛狸南下路,青泥千尺髑髅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咏史(其一)刘裕

云雨蛟龙无世无,睡中往往失明珠。

比干七窍天何惜,不付曹瞒与寄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咏史(其二)刘裕

何事佛狸能度淮,中原千尺髑髅台。

无巢燕子宁依树,不入乌衣巷里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咏史(其四)刘裕

杀人广固哭如雷,肯任长安住不回。

想是齐秦人共语,不知胡羯自南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