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湖光山翠绕城来,白塔红亭罨画开。
松竹径深僧院敞,菰蒲水浅酒船回。
残碑谁访题襟集,断石难呼乐圣杯。
亦有登临无限意,何如太傅远兴哀。
这首清代诗人周映清的《登岘山》描绘了一幅山水城郭图卷。首句“湖光山翠绕城来”,以湖光山色环绕城市,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白塔红亭罨画开",则通过色彩对比,将塔亭点缀得如同画卷般绚丽,引人入胜。
"松竹径深僧院敞",描绘了山中寺庙的宁静与开阔,松竹掩映,寺门洞开,透露出禅意与闲适。"菰蒲水浅酒船回",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景致,酒船轻摇,暗示着游人的欢饮和惬意。
后两句“残碑谁访题襟集,断石难呼乐圣杯”则转向历史遗迹,残破的碑文和断裂的石刻,唤起人们对过往文化的追忆,而“乐圣杯”可能暗指对古代贤者的敬仰。最后,“亦有登临无限意,何如太傅远兴哀”,表达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虽然眼前景色优美,但还是不如前人太傅的情感深沉哀婉,流露出一种怀古幽思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岘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融入了历史的沧桑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
不详
同县乾隆甲戌进士、湖南布政使叶佩荪室。有《梅笑集》
清泉百丈飞幽壑,茅屋人家隔丛薄。
白云在水树在空,漠漠晴烟下寥廓。
断鸿几点去无迹,黄叶一林寒欲落。
斜阳何处认前村,隐见危桥傍山郭。
先生画笔冠当代,八尺生绡气磅礴。
不须平远袭倪黄,能以清空见镵削。
秋窗对此足清胜,瑟瑟轻寒生绣箔。
掩图不敢挂虚堂,恐有红尘一分著。
少小慕古韵,耽此丝桐清。
经年事擽捋,指涩不成声。
一朝得微悟,触手清风生。
泠泠判雅俗,一一为分明。
贺若不可学,益我思古情。
审弦别其音,审调别其字。
字清音益和,累累珠不坠。
当其按节初,微芒辨同异。
音字两不关,所贵得其意。
贞静淡素心,心至声亦至。
不然筝与琵,宫商岂殊器。
宫亦有时激,羽亦有时沈。
苟能识其意,变化皆从心。
不见思归乐,商调可犯角。
不见如意娘,角调可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