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七首(其六)麻三斤

钟在扣谷受响,池印月镜含僧。

曾非展事投机,岂是预搔待痒。

点铁成金,举直措枉。一箭雕一双,一掴血一掌。

君不见疏而不漏兮恢恢天网。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玄妙。首先,“钟在扣谷受响,池印月镜含僧”这两句,以钟声回荡山谷,池水映照明月,象征着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性,同时也暗示了僧侣修行的寂静与专注。钟声与池水的自然现象,与僧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体现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的哲学理念。

接下来,“曾非展事投机,岂是预搔待痒”两句,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佛法的实践不应是为了获取世俗的利益或满足个人欲望,而应是出于真心的追求和内在的觉醒。这里“展事投机”和“预搔待痒”分别指为了利益而行动和预先寻求满足,都与真正的佛法精神背道而驰。

“点铁成金,举直措枉”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转化力量,将平凡的事物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同时倡导正直的行为,摒弃不正当的手段。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更是对人心的净化和提升。

“一箭雕一双,一掴血一掌”这两句以具体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佛法的直接效果,即通过修行和悟道,可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和解脱,如同箭射中目标,掴掌出血,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极致表现。这里强调的是佛法实践的直接性和强烈效果。

最后,“君不见疏而不漏兮恢恢天网”引用了《老子》中的名言,意在说明佛法的广大无边,如同天网一般,既宽广又严密,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句话不仅总结了前文的主旨,也表达了佛法的包容性和普遍性,强调了佛法对于世间万物的普遍适用性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收录诗词(73)

释克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七首(其七)云门示众云:人人尽有光明在

夜明帘外千峰秀,鸾镜台前万象虚。

扫踪灭迹,不立锱铢。谁为佛殿,谁是香厨。

敲出凤凰五色髓,击碎骊龙明月珠。

形式: 偈颂

偈三首(其一)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

形式: 偈颂

偈三首(其二)

本来无形段,那复有唇觜。

特地广称扬,替他说道理。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偈三首(其三)

十方同聚会,本来身不昧。

个个学无为,顶上用钳锤。

此是选佛场,深广莫能量。

心空及第归,利剑不如锥。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