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郡国何时极,羁愁触处生。
望随天不尽,春共野兼平。
烟树淮南阔,渔盐楚俗轻。
飘零五年别,叹息鬓毛更。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对故土难以忘怀之情的诗。开篇"郡国何时极,羁愁触处生",表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渴望和牵挂之情,"羁愁"指的是因离别而生的忧伤。接着"望随天不尽,春共野兼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思念之情,如同春天的景色与大地相伴。
下片"烟树淮南阔,渔盐楚俗轻"中的"烟树"营造了一种朦胧而遥远的意境,"淮南"特指诗人所在之地,而"渔盐"和"楚俗"则是对故乡生活的一种怀念,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
最后两句"飘零五年别,叹息鬓毛更"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飘零"形容离别后的凄凉和孤独,而"叹息鬓毛更"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的生理变化的一种无奈,通过头发转白这一象征性极高的元素,来强调了时光飞逝带来的生命变迁。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厚的情感,是一首抒写离愁和乡愁的小品。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夕阳低欲尽,春浅色萧萧。
暝色催归牧,炊烟向晚樵。
疏星临水际,远火隔村桥。
黯黯柴门夜,栖鸦对寂寥。
夜色萧条寺,天寒老病身。
空村惟有雪,远道更无人。
不寐依炉暖,多愁赖酒醇。
遥思双凤阙,雨露已先春。
黄尘满道客衣穿,古寺荒凉暂息肩。
倦体收来便稳榻,汗颜濯去快寒泉。
野僧治饭挑蔬至,童子携茶对客煎。
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眠。
山色日已远,问人归路长。
碧天凉夜阔,秋物雨馀荒。
人静路傍寺,鸟啼林下房。
铜陵竟何就,空死汉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