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其二)感别

点点疏林欲雪天。竹篱斜闭自清妍。

为伊憔悴得人怜。

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

相逢恨恨总无言。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稀疏的树林仿佛预示着下雪的天气,竹篱笆半掩映,显得清新美丽。
为了她,我憔悴的样子赢得了别人的同情。
我想与她携手共度,但泪水夹杂着她的芬芳,洒落在你面前。
我们重逢时,满心遗憾却无法言说。

注释

点点:稀疏的。
疏林:稀疏的树林。
欲雪天:仿佛下雪的天气。
竹篱:竹篱笆。
斜闭:半掩映。
清妍:清新美丽。
憔悴:形容人因忧愁而面容憔悴。
得人怜:赢得了别人的同情。
素手:洁白的手。
粉香:女子的香气。
和泪:夹杂着泪水。
落君前:洒落在你面前。
相逢:重逢。
恨恨:深深的遗憾。
总无言:无法言说。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的《浣溪沙·感别》,其二。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词继承了宋代词人的婉约传统,语言精美,情感细腻。

“点点疏林欲雪天”一句,以景开篇,描绘出一幅即将飘雪的疏林图景。"竹篱斜闭自清妍"则通过竹篱的倾斜和关闭,传达出词人独处时的淡雅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为伊憔悴得人怜”一句,转入主观情感的抒发,表明词人因思念某人而心绪难平,得到他人的同情。"欲与那人携素手"则是对团聚之愿望的表达,而"粉香和泪落君前"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通过“粉香”和“泪”字眼,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哀愁的情境。

最后,“相逢恨恨总无言”一句,表达了词人在与所思念之人的偶遇中,满怀的怨恨却又说不出口,只能以沉默来表达复杂的心情。

这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微妙的离别之痛。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其一)秋夜感怀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

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起舞故无成。

此恨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

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其二)大风作

卷海海翻杯。倾动蓬莱。似嫌到处马头埃。

雨洗御街流到我,吹向潮回。寒似雪天梅。

安石榴开。绣衾重暖笑炉灰。

料想东风还忆我,昨夜归来。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其三)有感

无谓两眉攒。风雨春寒。池塘小小水漫漫。

只为柳花无一点,忘了临安。何许牡丹残。

客倚屏看。小楼面面是春山。

日暮不知春去路,一带阑干。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烛影摇红(其一)嘲王槐城独赏无月

老子婆娑,那回也上南楼去。

素娥有恨隐云屏,元是娇痴故。鸾扇徘徊未许。

耿多情、为谁堪诉。使君愁绝,独倚阑干,后期无据。

有酒如船,片云扫尽霓裳露。

他时与客更携鱼,犹记临皋路。因念南羁北旅。

醉乌乌、凭君楚舞。问君不见,璧月词成,楼西沉处。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