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五)左神洞

裹粱怀炬探幽玄,稍即唅呀复旷然。

荡潏微闻头上浪,光晶别有地中天。

千年何物扃丹刻,一勺怜君负紫泉。

莫叹虚酬十年愿,秪应凡骨未能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探索左神洞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裹粱怀炬探幽玄”,以“裹粱”和“怀炬”形象地展现了探索者手持火把,踏入未知领域的勇敢与决心。“稍即唅呀复旷然”,描述了洞穴内由狭窄幽暗逐渐变得开阔明亮的过程,暗示着探索之旅的艰辛与惊喜并存。

接着,“荡潏微闻头上浪,光晶别有地中天”,通过“头上浪”和“地中天”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洞穴内部水流与光线交织的景象,既神秘又壮丽。而“千年何物扃丹刻,一勺怜君负紫泉”,则表达了对洞穴内古老痕迹和珍贵水源的赞叹与感慨,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最后,“莫叹虚酬十年愿,秪应凡骨未能仙”,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尽管未能真正成仙,但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与欣赏之心永存,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六)左神道中

玉虚灵府千年秘,恣讨知君眼境新。

平日登高推短赋,西来济胜有轻身。

湖山四面天开寺,橘柚千家土著民。

他日菟裘如有意,愿㩦书册作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七)谒毛公坛雨不果行

拟攀栖迹拜灵仙,辛苦佳期一雨愆。

短策空多探古兴,方坛刚欠访真缘。

兴怀丹篆愁云外,败意檐声客枕前。

赖是胜情初未减,锦囊添得卧游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八)游资庆寺

老衲深居湖上山,松扉斜掩磬声寒。

袈裟对客妨秋定,蔬笋开厨破晚餐。

未愧逡巡留偈子,自缘疏野恋蒲团。

归来烟月篇章富,乞与幽人得细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何蓑衣故迹

尘世神仙事渺茫,绿蓑谁识老佯狂。

华夷日月寻常语,掉首当年动帝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