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朱中书文徵犹子字说兼励以诗

云间有华族,世德乡闾推。

隐君德弥彰,六子生绝奇。

芝兰间玉树,森森列阶墀。

头角皆崭然,奚止称白眉。

伯也干父蛊,克家礼无违。

次虽少长殊,立身率能知。

长者向文学,场屋事可期。

少焉就外傅,取友能得师。

进修不怠荒,成人理无疑。

我悉命以字,走笔摛文词。

厥字义孔深,诸子当潜思。

荀氏十龙驹,窦老五桂枝。

联芳载典籍,千古家声垂。

勉旃踵遗休,图报明盛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韩雍的诗《作朱中书文徵犹子字说兼励以诗》以赞许和激励为主题,通过描绘朱氏家族的美德与才俊,展现了其深厚的家庭教养和卓越的个体成就。诗中首先赞美了朱家子弟的高尚品德和非凡才华,如芝兰玉树般出众,头角峥嵘,不仅学业出众,且懂得孝悌之道。长子尤其突出,继承家业有方,次子虽年幼但已有立身之志。

诗人鼓励朱文徵在文学道路上继续努力,期待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同时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他已得到良好的师友指导。最后,诗人以荀氏十龙驹和窦老五桂枝的典故,赞美朱家世代显赫,希望他们能延续家族荣耀,报效明盛的时代。

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既是对朱家子弟的赞扬,也是对后辈的寄语,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美德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期望。

收录诗词(701)

韩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大司马王公度

大才不易得,时艰良可忧。

所以古圣贤,治世怀远猷。

召公欲致政,周公勉相留。

二公心德同,俪美匡成周。

芳声播千古,人皆仰前修。

堂堂王司马,当代第一流。

以身徇国家,才气谁可俦。

方兹任经济,整顿多事秋。

如何在告中,遽尔得退休。

不知诸同列,亦曾勉留不。

昨简掌邦政,朝廷广询谋。

黄门御史言,称职惟君优。

上允即超拜,四方动欢讴。

兹闻勇退归,物议皆啾啾。

嗟予忝知己,痛惜不自由。

所惜为天下,匪为君身谋。

四方水旱多,贼盗方且稠。

须起出群才,同心运良筹。

渊衷必有在,士论终当收。

君其善养年,予未歌四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六月九日云中行台池亭偶成

卓午火云起,三边且炎蒸。

薄暮亦烦倦,池亭试閒登。

须臾山风来,襟怀爽如冰。

轻罗不可试,重衣更须增。

步还坐中堂,萧然一青灯。

因之发感叹,庶以知自惩。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十二月二十有八日余与总兵官彰武伯杨公副总兵都督曹公地官郎中罗公习正旦仪于善化寺礼既毕杨具酒肴邀镇守太监王公守备中贵罗公同此小酌以为岁暮休暇之乐余浩然兴发因成五言古诗一章聊叙情曲且识余感

流光一何驶,冉冉芳岁阑。

嗟我裨益疏,幽怀弗能宽。

所幸封域内,物阜民且安。

既习嘉礼成,聊此閒游观。

内相三槐后,情意如芝兰。

总戎出关西,才器比琅玕。

谦冲副帅先,教子同登坛。

豫章先生裔,中贵及地官。

并驰英俊声,相从此盘桓。

禅窟大如斗,兀坐无严寒。

总戎邀曲生,羞膳罗杯盘。

忘形到尔汝,劝酬心孔欢。

馀酣豪气充,彼此戒素餐。

丈夫感知遇,岂惮世事难。

侧闻河套贼,西夏为骄奸。

安能建长策,奋飞擒可汗。

上报明主恩,尽此方寸丹。

局促空太息,不得生羽翰。

拂袖归行台,留题后人看。

欲问作者谁,台叟吴门韩。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图韩范二公经略西夏事迹于正心堂之壁各系以诗著志也(其一)

魏公真间气,出也遭时亨。

芳年掇巍科,柄用良匪轻。

谏垣累抗疏,四海蜚英声。

望重官益尊,台鼎司钧衡。

危疑决大策,宗社赖以平。

元勋固莫加,雅量孰可名。

维时孽寇贼,西夏为纵横。

帝简出群才,命公秉钺行。

公行志有在,壮气何峥嵘。

誓欲复土疆,肯效城下盟。

军容若山动,威令如雷轰。

贼闻胆已寒,下马遥相迎。

奉表愿纳贡,曷敢复战争。

山林有群盗,闻风亦忧惊。

薄伐即送降,不假血刃征。

坐令数千里,藩镇皆销兵。

岂惟边患除,公尤抚边氓。

开仓大赈恤,百万死复生。

西人感公恩,处处生祠成。

朝夕共瞻拜,如念慈母情。

天将倾西北,赖公手能擎。

人怀左衽忧,赖公终弗更。

一世扬伟迹,万古垂光荣。

题诗仰馀光,北斗天中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