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嵩阴隐者

当门看少室,倚杖复披衣。

每日醒还醉,无人是与非。

架书抽读乱,庭果摘尝稀。

独有江南客,思家未得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倚靠门框眺望少室山,手持拐杖又披上外衣。
每天醒来仿佛仍在醉中,无人能分辨对错是非。
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书来翻阅,庭院中的果实也难得品尝。
只有我这江南的游子,思念家乡却无法回归。

注释

当门:倚靠门边。
少室:山名,位于河南。
倚杖:拄着拐杖。
披衣:披上衣服。
醒还醉:清醒时仿佛仍处于醉酒状态。
无人:没有他人。
是与非:对错、是非判断。
架书:书架上的书籍。
抽读:随意抽取书籍阅读。
乱:随意、散乱。
庭果:庭院中的果实。
摘尝:采摘品尝。
江南客:来自江南的旅人。
思家:思念家乡。
未得归:未能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悠闲生活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者与世隔绝、自在逍遥的情怀。

"当门看少室,倚杖复披衣。" 这两句表明隐者居住在一处简陋而安静的地方,他倚靠着手杖,又重新穿上衣服,这些动作都显得从容不迫,没有外界的干扰。

"每日醒还醉," 暗示隐者的生活充满了酒精带来的快乐与麻木。"无人是与非。" 这句话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是非的态度,不再关心外界的纷争与评判。

"架书抽读乱,庭果摘尝稀。" 隐者不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还沉浸于阅读之中,书籍散乱而不整齐,这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生活的随性。

最后两句"独有江南客,思家未得归。" 则描绘了一位远方来的旅人,他虽然身处美丽的江南,但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无法归去的孤独感。这与隐者自在的生活形成对比,也间接反映出隐者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平静与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初离黔中泊江上

去去把青桂,平生心不违。

更蒙莲府辟,兼脱布衣归。

霁岳明残雪,清波漾落晖。

无穷幽鸟戏,时向棹前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即席送许□之曹南省兄

梅烂荷圆六月天,归帆高背虎丘烟。

到时自见成行雁,别处休听满树蝉。

卖剑为赊吴市酒,携家犹借洞庭船。

待看春榜来江外,名占蓬莱第几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岐山逢陕下故人

三秦一会面,二陕久分携。

共忆黄河北,相留白日西。

寄来书少达,别后梦多迷。

早晚期于此,看花听鸟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

江城寒食下,花木惨离魂。

几宿投山寺,孤帆过海门。

篷声泼火雨,柳色禁烟村。

定看堂高后,斑衣灭泪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