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形式: 古风

翻译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让荆轲带上匕首赶赴秦地。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注释

不两立:不能同时并存。
太子:即燕太子丹,燕王喜之子。
虞:忧患,引申为心病。
千金:指代秦将樊於期之首级。
短计:浅陋的计谋。
荆卿:即荆轲。
穷年:整年。
徇:顺从。
且见屠:将要被屠杀。
微言:密谋;暗中进言。
燕都:指燕国首都。
朔风:北风,寒风。
爵:古代酒器。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
函首:将首级装入匣子。
宿怨:指代秦王。
炯然:明亮貌。
电光:指匕首。
罔:没有,不是。
正夫:这里指行家。
正:一作“匹”。
造端:开始;开端。
趑趄:犹豫,不进貌。
仓卒:即仓猝,匆忙急迫。
“按剑”二句:指秦王发怒攻打燕国事。
“慈父”二句:指燕王杀太子丹仍被追逃事。
芟:割草,引申为除去。
七族:指亲姻家族。
台:古代官署名。
焚污:谓焚毁玷辱。
弭:消除、停止。
枢:枢纽,机关,关键。
诈力:欺诈与暴力。
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信为号召,与秦之并兼诈力不同。
曹子:即曹沫,春秋时期著名刺客。
故:通“固”,本来。
太史:指太史公司马迁。
征:证明、应验。
无且:指秦王侍医夏无且。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名为《咏荆轲》。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荆轲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首先,“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表达了荆轲刺杀秦始皇未遂后,秦国与燕国之间的矛盾无解。这里“燕秦不两立”指的是两个国家不可并存,而“太子已为虞”则是说太子丹已经变成了一颗赴死的箭,这暗示了荆轲刺杀秦始皇的决心和勇气。

接着,“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描述了荆轲受燕太子之托,以重金换取了一个计策,并携带着匕首(一种古代兵器)前往秦国刺杀秦始皇。这里的“匕首”和“短计”都象征着荆轲行刺的决心和勇气。

下面的“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则描绘了荆轲在刺杀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这里通过对比荆轲个人的愿望与秦国巨大的兵力,表现出荆轲孤身犯险的悲壮。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表达了荆轲在刺杀失败后,内心的不平和愤懑,以及他离开燕都时充满怒气的情状。这里的“微言”指的是刺杀未遂后的秘密谈论,“幽愤”则是荆轲内心深处的怨恨与不甘。

以下几句“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则描述了荆轲在北方边疆(朔风)激流澎湃的河流(易水)中挥舞着酒具(挥爵),带领部队向前推进,同时他将头颅(函首)作为宿怨的象征献给敌人,并展开了战场图。

接下来的“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表现出荆轲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他如同闪电般耀眼,同时他紧握着武器,与敌人对峙。

然而,“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则表明尽管荆轲准备充分,但在关键时刻却显得犹豫不决。这反映了荆轲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困境。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描绘了刺杀失败后,荆轲被处以极刑的悲惨景象。这里的“长虹”指的是雨后的彩虹,但在此它代表着荆轲生命的结束,而“吐白日”则是对死亡的隐喻。

随后,“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展示了荆轲在面临死刑时,依然保持着英勇与愤怒的心态,他紧握着剑,内心的怒火如同风雷一般汹涌澎湃。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则是对荆轲之父在得知儿子的死讯后,悲痛到极点,不顾一切地奔走的情景描写。这里的“慈父”和“断子首”都是对荆轲之父深切哀痛的一种表现。

最后,“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则是对荆轲家乡被秦军破坏、亲人被屠杀的惨状的描述。这里“夷城”、“芟七族”都是指荆轲家族和燕国的悲剧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荆轲刺杀秦始皇过程中的勇敢与失败,内心的挣扎与悲壮,以及其家庭和国家的毁灭进行了生动描绘。柳宗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末路、时代悲剧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同情,以及他们对权力与个体之间冲突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84)

柳宗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字:子厚
  • 籍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73年-819年

相关古诗词

放鹧鸪词

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

徇媒得食不复虑,机械潜发罹罝罦。

羽毛摧折触笼籞,烟火煽赫惊庖厨。

鼎前芍药调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视。

齐王不忍觳觫牛,简子亦放邯郸鸠。

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囚。

破笼展翅当远去,同类相呼莫相顾。

形式: 古风

构法华寺西亭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

愿言怀名缁,东峰旦夕仰。

始欣云雨霁,尤悦草木长。

道同有爱弟,披拂恣心赏。松溪?窱入,石栈夤缘上。

萝葛绵层甍,莓苔侵标榜。

密林互对耸,绝壁俨双敞。

堑峭出蒙笼,墟险临滉瀁。

稍疑地脉断,悠若天梯往。

结构罩群崖,回环驱万象。

小劫不逾瞬,大千若在掌。

体空得化元,观有遗细想。

喧烦困蠛蠓,局蹐疲魍魉。

寸进谅何营,寻直非所枉。

探奇极遥瞩,穷妙閟清响。

理会方在今,神开庶殊曩。

兹游苟不嗣,浩气竟谁养。

道异诚所希,名宾匪余仗。

超摅藉外奖,俯默有内朗。

鉴尔揖古风,终焉乃吾党。

潜躯委缰锁,高步谢尘坱。

蓄志徒为劳,追纵将焉仿。

淹留值颓暮,眷恋睇遐壤。

映日雁联轩,翻云波泱漭。

殊风纷已萃,乡路悠且广。

羁木畏漂浮,离旌倦摇荡。

昔人叹违志,出处今已两。

何用期所归,浮图有遗像。

幽蹊不盈尺,虚室有函丈。

微言信可传,申旦稽吾颡。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法华寺西亭夜饮得酒字

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

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