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上崔相涣

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场。

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

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

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

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

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胡马渡过洛河水,鲜血染红了征战之地。
无数城门紧闭,秋意中百姓面临早冬的寒霜威胁。
贤明宰相调和天下气息,再次迎来海县的安康。
宫廷中英才如夔龙聚集,群星璀璨排列有序。
辅佐君主的重臣如同三元圣人,光芒照耀双太阳。
他们应会想起身处黑暗的人们,含泪向天祈求光明。

注释

胡马:指胡人的骑兵。
秋景:秋天的景色。
危:危险。
贤相:贤能的丞相。
燮:调和。
海县康:海县的繁荣。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人才。
列宿:众星辰。
三元圣:指德才兼备的圣人。
两太阳:比喻君主或重要人物。
覆盆下:比喻在黑暗统治之下。
雪泣:像雪一样纯洁的哭泣。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战役后的惨状和一个贤能宰相的英明统治。首句“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场”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胡人(古代北方民族)的马匹跨过洛水,战场上血流成河,透露出战争的悲惨。

接着,“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则写出了战后的城市被关闭,秋天的美丽景色不再,人民生活在恐慌之中,朝廷也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这里“千门”、“万姓”用来形容战乱带来的广泛影响。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却对贤相的统治给予了高度评价:“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这位贤能的宰相以其英明的领导能力,使国家得到了复兴,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康的生活。

“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则描绘了一种祥瑞之象,“夔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吉祥与权威;“列宿”即排列的星宿,也暗示着天文吉兆。这里诗人借助这些祥瑞之物来赞美贤相的功绩。

下两句“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更是对宰相崇高地位的象征性描述,“羽翼”比喻宰相如同神鸟一般庇护着国家;“三元圣”可能指的是宇宙的三个根本原则,即天、地、人;“发辉两太阳”则形容宰相光芒万丈,照亮了整个世界,甚至超越了日月之光。

末尾,“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相的怀念和崇敬。诗人在悲哀中回忆着宰相的英明,仿佛能听到他在祷告天空,泪如溪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凄凉景象,也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贤相形象,他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国家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麌]韵

相和歌辞.上留田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

他人于此举铭旌,一鸟死,百鸟鸣,一兽死,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形式: 乐府曲辞

相和歌辞.大堤曲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形式: 乐府曲辞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