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徐子虚画鱼

我尝放意游江湖,喜从钓叟观真鱼。

有时临溪行复坐,秋水无风鱼自如。

鳞鳞鬣滑随上下,回旋戏跃形皆殊。

两两相逢若对语,聚头戢戢摇双须。

忽然散漫皆游去,一半掉尾潜菰蒲。

往来得所弄晴色,圆波触动生浮珠。

困依垂杨看不足,尽日忘归谁与俱。

自从北走尘土窟,十年不复瞻莼鲈。

凭谁画出江湖趣,东海今闻徐子虚。

毫端夺得生时意,京师好事争传摹。

写成双幅辄遗我,展舒活动惊堂隅。

穷搜前古少奇笔,此本只恐人间无。

任教涸辙强濡沫,对面相忘千里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湖间自由自在地观赏和钓鱼的快乐情景。开篇“我尝放意游江湖,喜从钓叟观真鱼”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接着,“有时临溪行复坐,秋水无风鱼自如”写出了秋天清澈平静的江水中,鱼儿自由穿梭的情景,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鳞鳃鬣滑随上下,回旋戏跃形皆殊”细腻地描绘了鱼儿在水中的活泼姿态,而“两两相逢若对语,聚头戢戢摇双须”则将鱼的交际场景拟人化,让读者感受到它们似乎在进行某种交流。

诗中还通过“忽然散漫皆游去,一半掉尾潜菰蒲”表现了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偶尔隐藏起来,增加了一份神秘与自然之美的张力。紧接着,“往来得所弄晴色,圆波触动生浮珠”则描绘出水面上阳光折射下的波纹和鱼鳞在阳光下闪耀如珍珠般的景象。

诗人在“困依垂杨看不足,尽日忘归谁与俱”中流露出对江湖生活的留恋与享受,而“自从北走尘土窟,十年不复瞻莼鲈”则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离别自然、沉浸于世俗尘埃中的感慨。

后半首诗转向了赠画的情境,“凭谁画出江湖趣,东海今闻徐子虚”表明这幅画是由著名的画家徐子虚所作,而“毫端夺得生时意,京师好事争传摹”则赞美了徐子虚画技高超,能够捕捉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最后,“写成双幅辄遗我,展舒活动惊堂隅”、“穷搜前古少奇笔,此本只恐人间无”表达了诗人的珍视这份礼物,并担忧此等佳作在后世可能会失传。而“任教涸辙强濡沫,对面相忘千里书”则是对画家与诗人之间精神上的交流,虽然相隔遥远,但心灵的沟通如同对面的交谈,十分亲切。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赠画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艺术创作的高度赞赏。

收录诗词(7)

王佐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徐微中画龙

阴阳变化万物从,其间至神惟真龙。

庸夫俗眼不得见,或跃或潜无定踪。

后来高士探元窟,素缣摹画求形容。

在昔擅名能几人,争为妍巧誇殊功。

东朐徐氏奋奇趣,俊笔醉挥欺古风。

为余好事辄写寄,老鳞苍鬣惊盲聋。

怒抟沧海喷白浪,暗拖暮雨横长空。

双双头角战初罢,奔腾半没寒云中。

只恐霹雳生坐上,爪牙活动拿寰穹。

轩昂当世称独步,贵臣褒誉闻宸聪。

黄金扇成争进入,雄声一日喧深宫。

从此毫端愈珍重,千岁万岁传无穷。

形式: 古风

咏柳

春到枝枝是绿丝,秋来叶叶是愁眉。

灞桥何限经行者,不记寻花系马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梅仙山

芒屩支藤上翠微,长松影里叩柴扉。

石坛丹灶苍苔冷,天阔风高鹤不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思友

孤坐忽太息,拂衣临长风。

天高夕月冷,木脱秋山空。

良晤匪易得,好怀难再同。

思君不可见,心逐孤飞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