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吟赠蔡子骧女

蔡氏之子,彼仲女者。考之古今,如仲者寡。

有德之容,有德之性。所好所习,一出于正。

貌庄而丽,气温而醇。女子之中,而有斯人。

慈良端厚,内敏而重。终日寡言,亦不戏弄。

字无难易,所见辄识。不知此女,从何而得。

读释氏书,欣然有适。身之所有,皆出自然。

如何不幸,不假之年。扬州道中,死于六月。

二十七日,暑气酷烈。二十九日,三更大殓。

形神如生,体亦不变。其气甚洁,其香甚郁。

附于身者,何用珠玉。不知此女,而往何处。

杳杳冥冥,云霞烟雾。世之所有,则维其常。

若斯人者,独秀孤芳。吾于其母,是为内兄。

哀吟恻恻,慰其死生。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哀吟赠蔡子骧女》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是对一位名叫蔡子骧女儿的哀悼与赞美。诗中描绘了这位女性的美德与高尚品质,以及她不幸早逝的悲剧。

首先,诗人赞扬了蔡氏之女的品德与性格,称她是“古今”中罕见的“有德之容,有德之性”。她的行为举止皆出于正直,容貌庄严而美丽,性情温和而醇厚。她寡言少语,不喜戏弄,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十分出众。诗人感叹,这样的女子难得一见。

接着,诗人描述了蔡氏之女的内在美,她阅读佛经时感到心旷神怡,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皆出自自然,无需刻意修饰。然而,命运对她并不公允,她不幸在盛夏的扬州道上离世,年仅二十七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蔡氏之女逝世的哀痛之情,以及对她的怀念。他将蔡氏之女的灵魂比作飘渺的云霞烟雾,虽已离去,但其高尚的品质和精神却如同花朵般独特而孤独地绽放。诗人作为她的内兄,深感悲痛,以哀吟表达对她的悼念与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蔡氏之女美德的颂扬和对其早逝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命的珍视与对高尚人格的崇敬。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题淮阴泰山行宫庙

泰山隆隆,作镇于东。有如配林,在淮之阴。

厥庙维严,厥貌维肖。斯民奉之,是为别庙。

形式: 四言诗

登淮阴古城

此城不可名甘罗,淮阴侯国冤忿多。

其气郁郁而勃勃,遂令平地生嵯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爱爱歌

吴越佳人古云好,破家亡国可胜道。

昨夜閒观爱爱歌,坐中叹息无如何。

爱爱乃是娼家女,浑金璞玉埋尘土。

歌舞吴中第一人,绿发双鬟才十五。

耳闻眼见是何事,不谓其人乃如许。

操心危兮虑患深,半夜灯前泪如雨。

假如一笑得千金,不如嫁作良人妇。

桃李不为当路花,芙蓉开向秋风渚。

忽然一日逢张氏,便约终身不相弃。

山可磨兮海可枯,生唯一兮死无二。

有如樗栎丛中木,忽然化作潇湘竹。

又如黄鸟春风时,迁乔木兮出幽谷。

文君走马来成都,弄玉吹箫才几曲。

不闻马上琵琶声,却在山头望夫哭。

去年春风还满房,昨夜月明还满床。

行人一去不复返,不是江山歧路长。

前年犹惜金缕衣,去年不画深燕脂。

今年今日万事已,鲛绡翡翠看如泥。

一女二夫兮妾之所羞,不忠于所事兮其将何求。

蛾眉皓齿兮乃妾之雠,不如无生兮庶几无尤。

喓喓草虫兮趯趯阜螽,靡不有初兮鲜克有终。

鸳鸯于飞兮毕之罗之,人閒此恨兮消何时。

深山人迹不到处,病鸾敛翅巢空枝。

形式: 古风

一般花下饮一盏

一般花下饮一盏,但是花开不须拣。

乱红乱翠已迷人,犹望桃源回醉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