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海呈周文郁

逢一疏林酒一行,侍儿亲倚棹歌声。

昔闻海水如天远,谁放山花似火明。

烟外孤帆风正驶,苔中欹枕梦初醒。

细看斗笠非难制,莫遣乌纱累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巡海途中的一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美景。首句“逢一疏林酒一行”,写诗人行至稀疏树林边,暂作停留,品酒小憩,侍儿在一旁轻声歌唱,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次句“昔闻海水如天远”,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大海广阔无垠,暗示了旅程的遥远。

第三句“谁放山花似火明”则以山花比喻繁盛鲜艳,如同火焰般照亮了周围的景色,给旅途增添了生机。第四句“烟外孤帆风正驶”,画面转向动态,帆船在烟雾中乘风破浪,显示出诗人前行的决心和壮志。

第五句“苔中欹枕梦初醒”,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发现枕边已长满青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艰辛。最后一句“细看斗笠非难制,莫遣乌纱累此生”,诗人感慨斗笠虽简朴,但人生不应被繁琐的官场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淡然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旅途的艰辛,又有自然的美丽,以及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邹智的才情和独特的人生观。

收录诗词(123)

邹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秋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号:立斋
  • 籍贯: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
  • 生卒年:1466—1491

相关古诗词

化城寺六首(其一)

化城高住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

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浮阴。

钵龙降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

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忆诸弟

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

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

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

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形式: 古风

因雨和杜韵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惟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