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使君

西南世家无十族,吴范生儿长食肉。

虎头犀骨初长成,闭门教草三千牍。

传来旧物凌云笔,楷字君王无第一。

墨池染尽俱拙人,柿叶学成几失实。

闻道甘棠阴已密,相共政声同一律。

玉壶盈尺不消冰,清峻照人常惨慄。

归侍安车幅巾叟,石建板舆怜白首。

二年赢得倚栏干,醉看红梅霜雪后。

草玄故人偏嗜酒,试拚黄金追百斗。

芋魁桤木的然成,丙穴郫筒依旧不。

行舟牵挽由来有,十倍青衿折杨柳。

未容学舍鞠园蔬,岁月用陶燕许手。

驽骖无取休推毂,二十四蹄肥苜蓿。

近时牙颊惜春风,吾曹易效穷途哭。

形式: 古风

翻译

西南的豪门没有十族,吴范家的孩子从小吃肉长大。
老虎头和犀牛角的幼兽刚长成,他闭门苦读,写了三千多篇文章。
传来的古物是凌云笔,楷书天下无人能及他的第一。
墨池浸润的都是平庸之才,柿叶模仿也难有真实。
听说甘棠树荫已浓密,他们的政绩声誉如出一辙。
玉壶虽小却盛满寒冰,清正严明令人敬畏。
老者乘着安车,头戴幅巾,归来侍奉,石建的板车承载着白发。
两年光阴换得倚栏赏梅,醉眼观雪后红梅。
草玄故友特别爱酒,不惜千金买醉。
芋魁桤木的果实成就,丙穴郫筒的传统依然。
行船牵引拉拽自古有,学子们折柳送别之情深厚。
还未等到学舍的菜园成熟,时光匆匆如陶渊明、许靖的手。
劣马无需鞭策,只因二十四蹄饱食苜蓿。
近来牙颊间感伤春光,我们容易效仿穷途之人的哀泣。

注释

世家:豪门大家。
吴范:人名。
凌云笔:极好的毛笔。
楷字:正楷书法。
柿叶:比喻模仿。
甘棠:古树名,象征贤臣。
清峻:清正严峻。
安车:古代供老人乘坐的车。
石建:人名,此处指石板车。
鞠园:学舍中的菜园。
牙颊:牙齿和脸颊,代指年华流逝。
穷途:比喻困境或末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名为《送吴使君》。诗中通过对吴氏家族的描绘,展现了豪门世家的繁华与教育子女的严格,以及对书法和文学才能的推崇。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春光难留的感慨。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吴氏家族的繁盛与教育子女的严格;第二部分表现了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个人才华的自信;第三部分则是抒发离别之情,感叹时光飞逝。

诗歌中,如“西南世家无十族,吴范生儿长食肉。”表明吴氏家族在西南地区的显赫地位以及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接着,“虎头犀骨初长成,闭门教草三千牍”则描绘出家族中年轻一辈的英才和严格的学术训练。

“传来旧物凌云笔,楷字君王无第一。”这一句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崇拜,以及吴氏家族在这方面的成就。紧接着,“墨池染尽俱拙人,柿叶学成几失实”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才华的自信以及某些学习上的不足。

最后一部分,如“未容学舍鞠园蔬,岁月用陶燕许手。”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希望珍惜时光、继续追求学问的情怀。而“驽骖无取休推毂,二十四蹄肥苜蓿”则是对马匹强健状态的描绘,可能象征着家族力量或个人才华的旺盛。

整首诗通过对吴氏家族生活和文化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学问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才华与情感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时代背景下人的悲欢离合。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君实赴制举

不用名矜自半千,高才十二许争先。

乘轺远道三千里,下笔谈王数百篇。

忠胆自能倾白日,决科时似选青钱。

山城送别无他祝,早属登瀛第一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张德翁推官赴阙歌

君不见长安城中长乐坡,坡前冠盖肩相摩。

十人八九送别者,我今亦吟送别歌。

任烦应剧青山里,下望州廛如井底。

白云满眼心无尘,明月到窗诗就纸。

山花映面春日迟,紫骝嘶去闻行期。

年来声韵非相知,几属喧啾轻薄儿。

我歌止此不复作,更欲作歌当寄谁。

形式: 古风

送时仲西归

挂书牛角来东都,短小不长五尺馀。

龙章凤姿蕲见用,回叱关吏身无繻。

志如秋鹗气如虎,整束衣冠诧齐鲁。

膏油继晷不识眠,齑盐充肠久味苦。

尔来试拟观国宾,执笔四顾旁无人。

刘蕡射策不中彀,何蕃如家知有亲。

不平豪愤四五载,虚老身姓三十春。

杜门读书破万卷,终教此道淳乎淳。

行行雪霜寒凝野,侵星据鞍跨羸马。

妻子评郎被褐还,玉柱机头差不下。

但誇舌在终可图,肯向明时惭达者。

形式: 古风

送李能

撷蕙仙人洲,日下舞雩归。

晴光阔天宇,羃羃祥烟飞。

旦起修羊酒,来观石麟儿。

刮眼玉骨异,无用金络羁。

长杨献赋去,英誉嵩少低。

俯署神仙听,亲植桃花枝。

走马秦树侧,濯缨锦江湄。

春深小瀛洲,西湖生绿漪。

华堂富花气,春酒歌白眉。

彼美南方秀,移根天之涯。

幽岩蔽嘉卉,芳姿长陆离。

谁如古工师,来采穷民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