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师住天台久,长闻过石桥。
晴峰见沧海,深洞彻丹霄。
采药霞衣湿,煎芝古鼎焦。
念予无俗骨,频与鹤书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在天台山的道士日常的宁静与超脱。开篇“师住天台久,长闻过石桥”表达了道士长期居住于天台山中,对那里的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紧接着,“晴峰见沧海,深洞彻丹霄”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从晴朗的山峰可以望见广阔的大海,而深邃的洞穴中也能领略到天地间的奥妙。
“采药霞衣湿,煎芝古鼎焦”两句,展示了道士采集灵草、炼制仙丹的情景。他们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寻找着神奇的药材,而那些古老的炼丹炉内,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物正在被精心炮制。
最后,“念予无俗骨,频与鹤书招”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以及他与同道之人的精神交流。他们之间的沟通如同书信往来,而这些书信也许是通过那自由翱翔的鹤类鸟兽传递,这些都象征着一种纯净、高洁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道家修炼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灵性境界的向往。
不详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五百首新诗,缄封寄去时。
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
火鼠重收布,冰蚕乍吐丝。
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徒步随计吏,辛勤鬓易凋。
归期无定日,乡思羡回潮。
冒雨投前驿,侵星过断桥。
何堪穆陵路,霜叶更潇潇。
一带御沟水,绿槐相荫清。
此中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
朝宗本心切,愿向急流倾。
我家三岛上,洞户眺波涛。
醉背云屏卧,谁知海日高。
露香红玉树,风绽碧蟠桃。
悔与仙子别,思归梦钓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