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其一)

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

日沈源出海,春至草生滩。

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乾。

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山边挖掘出深沟,江面激起寒冷白浪。
太阳沉落,源头流入大海,春天来临,草木在沙滩上生长。
木匠担心洪水泛滥,仙人畏惧水位下降。
从此疏通之后,任凭雨水积聚在峰峦之间。

注释

岸凿:在岸边挖掘。
青山:青翠的山。
破:开辟。
江开:江面开阔。
白浪寒:寒冷的白浪。
日沈:太阳落下。
源出海:源头汇入大海。
春至:春天到来。
草生滩:草木生长在沙滩上。
梓匠:木匠。
防波溢:防止洪水泛滥。
蓬仙:传说中的仙人。
畏水乾:害怕水位降低。
疏决:疏通决口。
任雨滞:任由雨水积聚。
峰峦: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首句"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写出的是涪江被开挖之后,两岸的青山因此而破裂,江水奔腾,形成了白色的波浪,给人以清冷之感。

接下来的"日沈源出海,春至草生滩"则是从时间和季节的角度描写自然景观。太阳逐渐西沉,江水源头汇入浩瀚的大海,而当春天到来时,草木复苏,滩地上也长出了新鲜的绿色植被。

第三句"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乾"中的“梓匠”指的是建造在江边用于防止波涛冲击的竹制防护设施,而“蓬仙”则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仙人,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害怕江水干涸的人们。整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适应。

最后两句"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显示了诗人对于未来江水管理的态度。这里的“疏决”指的是疏通河道、解决水患,而“任雨滞峰峦”则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不再强迫干预自然过程的心态。

这首诗通过对山川变化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其二)

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

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

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

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

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雨夜同厉玄怀皇甫荀

桐竹绕庭匝,雨多风更吹。

还如旧山夜,卧听瀑泉时。

碛雁来期近,秋钟到梦迟。

沟西吟苦客,中夕话兼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雨夜寄马戴

芳林杏花树,花落子西东。

今夕曲江雨,寒催朔北风。

乡书沧海绝,隐路翠微通。

寂寂相思际,孤釭残漏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