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今朝六月初五,明眼衲僧难睹。
惊回座□□龟,咬杀街头石虎。
磨镇旗,挝铁鼓,破口半治闲佛祖。
起坐相随独自行,夜漏声沈日卓午。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慧远所作的偈颂,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达了对时事或心境的独特见解。诗中描述了六月初五这个特殊的日子,连"明眼衲僧"(洞察世事的高僧)也感到难以理解或预见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紧张气氛的场景:座上的物品(可能是雕像或象征物)仿佛有了生命,龟和石虎被惊动得咬杀起来,旗被磨砺,鼓被敲击,似乎在预示着一场骚动。
"破口半治闲佛祖"暗示着混乱中连佛祖也无法平静,而僧人则独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只能起身随行。"夜漏声沉日卓午"描绘出时间在动荡中显得格外漫长,夜晚的滴漏声深沉,白天的太阳却已过正午。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日常物件的异动和时间的刻画,传达出一种不安和未知的氛围,体现了禅宗诗中常有的超脱现实与直面生活的双重意味。
不详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扫尽衲僧踪,裂破祖师印。
蹋翻香水海,透出威音前。
生断主人公,不落第二见。
良宵三月十五,依旧神歌鬼舞。
未须三四吐吞,且看七八吞吐。
临济瞎驴倒跨,云门正法眼普。
三人證鳖成龟,一任衲僧气鼓。
休气鼓,甜者甜兮苦者苦。
偃月长蛇不用呈,发机自有千钧弩。
今朝七月初一,丛林法岁将周。
便请解开布袋,相从触处□游。
解与不解总得,而今要休便休。
凡圣本无忌讳,佛魔总是冤雠。
静悄悄没干涉,闹浩浩莫能收。
东行不见西行利,一叶落知天下秋。
寒山扫松径,拾得拂苍苔。
凭仗东君些子力,一时吹入我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