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道中所见(其一)

苍凉初日破林霏,几度言归今得归。

兀兀篮舆续残梦,门前儿女挽人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清晨的景象显得凄凉,阳光穿透树林的雾霭。
经历了多次的离别后,如今终于能够回家。

注释

苍凉:形容景象凄冷、悲凉。
初日:早晨的太阳。
破:穿透。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几度:多次。
言归:说要回家。
今得归:现在得以归来。
兀兀:疲惫的样子,形容精神不振。
篮舆:竹编的手推车。
续:继续。
残梦:未完成的梦境。
门前:家门前。
儿女:指家中的孩子。
挽:拉住。
人衣:人的衣服,这里指亲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归乡者在寒冷清晨破晓之际,经历了多次离别后终于得以回到故土的情景。开篇“苍凉初日破林霏”勾勒出一幅早晨迷雾未散的画面,通过“几度言归今得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思念和此次归来之喜悦。

接下来的“兀兀篮舆续残梦”中,“兀兀”形容车行声响,既可理解为诗人乘坐的马车缓慢前进,也暗示了心情的沉重。篮舆即古代用以装载物品之具,这里指代归乡者所携带的简单行囊。而“续残梦”则意味着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尽管现实已不再是往日,但心中仍旧珍视那些记忆。

最后两句“门前儿女挽人衣”,展示了家乡亲人的温情。归来的诗人被孩子们围绕,他们或许因为寒冷而紧紧抓住成人的衣襟,或许是在向长辈诉说着归家的喜悦,这一幕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家人团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心境。它不仅是对归乡之情的抒发,也是一种对于平凡生活美好时光的珍视与怀念。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四安道中所见(其十四)

人向长安渡口归,长安不见但云霏。

只应白鹭曾相识,船到前头更不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四安道中所见(其十七)

斧斤不贷老根株,素节苍皮委路隅。

忆昨此中逃午暑,前知愧不及尧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四安道中所见(其二十五)

归途拟向城中去,论旧翻惊人已非。

怅望敬亭烟雨外,平生漫说谢玄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四安道中所见(其六)

狭路倾敧下涧隈,归牛忽带夕阳来。

狂遮瞪视浑无奈,凭仗谁人拽鼻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