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禅师真赞

滔滔汩汩,莫知其出。汪汪洋洋,随圆随方。

故八万四千偈不离于当处,而五千四十八卷皆作戏于逢场。

山谷老人所以强名之而无愧,姑溪居士又从而雪上加霜。

咄,只这便是灵源叟,何须更上炤默堂。

形式:

鉴赏

这首诗《灵源禅师真赞》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现了对灵源禅师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诗中“滔滔汩汩,莫知其出。汪汪洋洋,随圆随方。”以水的流动和变化来象征禅师的智慧与修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禅师都能自如应对,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境界。“八万四千偈不离于当处,而五千四十八卷皆作戏于逢场。”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数字概念,表示禅师的教诲和智慧无所不在,无论在何处都能找到答案,同时也暗示了禅宗修行的轻松自在,如同游戏一般。

“山谷老人所以强名之而无愧,姑溪居士又从而雪上加霜。”这两句提到两位禅宗大师,通过引用他们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灵源禅师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强名之”和“雪上加霜”也体现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最后,“咄,只这便是灵源叟,何须更上炤默堂。”以一句简短有力的话语结束全诗,直接点明了禅师的真正境界,即无需追求更高深的学问或修行,因为灵源禅师已经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极致,这种境界就是炤默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灵源禅师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报恩邦禅师真赞

荆山美璞,霜天一鹗。可荐郊庙,志存寥廓。

逢场作戏,随病予药。

信与佛祖齐肩,直是摸索不着。

形式: 押[药]韵

李伯时马赞

竹批双耳,风激四蹄。振尾顿鬣,会于一时。

惟伯时父,神而明之。千载相遇,非公而谁。

形式: 四言诗

画龟赞

鳞介所宗,寿无与京。纳锡以荐,曳尾而行。

与其托之于死骨,孰若遂性以为生。

余私淑诸,盖将卒岁以沉冥。

形式: 古风

须菩提赞

敷座而坐,如日初晓。护念付属,一时俱了。

非此老人,其谁能表。漫自形容,本无欠少。

形式: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