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春日再遇孙侍御

本为荣家不为身,读书谁料转家贫。

三年行却千山路,两地思归一主人。

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

多情御史应嗟见,未上青云白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本来是为了家族荣耀而读书,谁知命运却让我陷入贫困。
三年间走过了千山万水,两地思念只为了同一个主人。
河边垂柳在细雨中摇曳,田野花朵在暮春中凋零。
深情的官员想必会感叹相见不易,还未飞黄腾达已添白发。

注释

本:本来。
为:为了。
荣家:家族荣耀。
不为身:不是为了自身。
谁料:谁知。
转:转变。
家贫:陷入贫困。
三年:多年。
行却:走过。
千山路:千山万水。
两地:两个地方。
思归:思念归乡。
一主人:同一个主人。
络岸:河边。
柳丝:柳条。
悬:摇曳。
细雨:小雨。
绣田:田野。
花朵:花朵。
弄:玩弄。
残春:暮春。
多情:深情。
御史:官员。
应嗟:想必感叹。
见:相见。
未上:还未登上。
青云:高位。
白发新:新添白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读书人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本为荣家不为身,读书谁料转家贫"两句表达了诗人原本为了家族的荣耀而读书,但没想到却因为读书而家境变贫。这反映出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年行却千山路,两地思归一主人"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在外漂泊,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内心始终只有对一个家的思念。这里的"主人"指的是家中的父母或妻儿,表达了深沉的乡愁。

"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外所见的景象,细雨中垂挂的柳丝与残春的花朵,都让人感到春意已尽,但又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

最后,"多情御史应嗟见,未上青云白发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有情有义、能够理解自己处境的人(御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悲哀。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乡愁与人生困顿的好诗。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维扬逢诗友张乔

天下方多事,逢君得话诗。

直应吾道在,未觉国风衰。

生计吟消日,人情醉过时。

雅篇三百首,留作后来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雪中别诗友

酒寒无小户,请满酌行杯。

若待雪消去,自然春到来。

出城人迹少,向暮鸟声哀。

未遇应关命,侯门处处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馆舍秋夕

寒雨萧萧灯焰青,灯前孤客难为情。

兵戈闹日别乡国,鸿雁过时思弟兄。

冷极睡无离枕梦,苦多吟有彻云声。

出门便作还家计,直至如今计未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