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致枸杞青蒿

味薄时共笑,野人犹相高。

春田有馀暇,馈我杞与蒿。

酌酒谢其意,采之亦诚劳。

城中多好事,过半称贤豪。

杯肴具五鼎,珠玉轻一毫。

将之献门下,皆有千金褒。

何故背此计,而反从吾曹。

淡泊徒自乐,膏芗未能叨。

信知老农美,颇欲耕东皋。

因閒有馀力,从尔观芟薅。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敞与一位乡村人士之间的互动,通过赠送枸杞和青蒿这一日常食材,展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友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首句“味薄时共笑”,点明了在生活平凡、物质简朴的时刻,诗人与乡村人士共享欢笑,体现了他们之间超越物质的深厚情谊。接着,“野人犹相高”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谊的纯粹与高尚,不因身份或地位的差异而有所改变。

“春田有馀暇,馈我杞与蒿”描述了乡村人士在春日农闲之时,慷慨地赠予诗人枸杞和青蒿,这些看似寻常的礼物,却承载着深厚的友谊和关怀。诗人对此表示感激,并以“酌酒谢其意”来表达自己的谢意,同时感叹于采摘这些食材的辛劳。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比城市中的“好事”与乡村人士的淳朴,表达了对后者生活方式的赞赏。在城市里,人们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和地位的显赫,而在乡村,一杯简单的酒、一份亲手采摘的食材,就能成为珍贵的礼物和无价的友情。

最后,诗人流露出想要效仿乡村人士,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的愿望。“淡泊徒自乐,膏芗未能叨”,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繁华背后的空虚和对乡村生活质朴快乐的向往。“信知老农美,颇欲耕东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诚友谊的珍视,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春暮到小园

春馀百芳歇,乔木有轻阴。

客子成春服,商弦应鸣琴。

独行迕世俗,长往期山林。

庭竹风正驶,池波雨已深。

临流窥跃鱼,倚杖聆迁禽。

顺时寄俯仰,适兴契飞沈。

试谢及门客,未惭招隐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雅禅师若神

太湖三万顷,澄澈浮寒穹。

明月不可取,孤帆安所穷。

俯吊沧浪人,缅怀鸱夷翁。

古今共灰灭,得失如梦中。

诗兴触物远,禅心随念空。

犹多碧云句,寄信东南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苍筤源

日出江气暖,步行村落间。

偶逢苍筤息,若在山中閒。

绿筱既蒙密,清波自回环。

初疑人迹绝,久有笑语諠。

脱足涉涧水,隔林叩柴关。

主人疏世事,相见亦欢然。

稍觉耳目旷,久之遂忘还。

归来诧舟子,适过武陵源。

形式: 古风

乐郊陈渔台下柏林中结茅作小亭命曰幽素本懿臣刑部之书也谢且戏之

结茅更何好,列柏自成林。

素履宜独往,幽人欣宿心。

炎辉翳羽盖,清吹和瑶琴。

稍与事物远,忽如丘壑深。

良无山水趣,安得契知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