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德常御史赴西台(其二)

绣衣此别近如何,骢马西行处处过。

驿树苍茫连灞浐,江花浩荡过岷峨。

三秦久诉诛求尽,六诏仍闻警急多。

早听封章切肝胆,为怜编户困干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送杜德常御史赴西台(其二)》诗,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与祝福,以及对友人所肩负重任的深刻理解。

首联“绣衣此别近如何,骢马西行处处过。”以“绣衣”和“骢马”分别象征友人的身份和出行的场景,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也描绘了友人即将踏上旅途的画面。通过“如何”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安危的关切之情。

颔联“驿树苍茫连灞浐,江花浩荡过岷峨。”运用了壮丽的自然景象来烘托友人的行程,将友人的西行之路置于广袤无垠的自然之中,既有壮阔之感,又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同情。同时,“苍茫”、“浩荡”等词语,也暗示了友人前路的未知与挑战。

颈联“三秦久诉诛求尽,六诏仍闻警急多。”通过“三秦”和“六诏”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友人所赴之地的社会状况,既有对友人所处环境的担忧,也体现了对友人使命的肯定与支持。这里“诛求”与“警急”形成对比,展现了友人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尾联“早听封章切肝胆,为怜编户困干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忠诚与勇敢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所代表的正义事业的深切关怀。通过“封章”这一古代官员上奏言事的方式,强调了友人在政治上的担当与责任感。“为怜编户困干戈”,则表达了对普通百姓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同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00)

傅若金(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 生卒年:1303—1342

相关古诗词

次韵元日朝贺

宫漏催朝烛影斜,千官鸣玉动晨鸦。

交龙拥日明丹扆,飞凤随云绕画车。

宴罢戴花经苑路,诗成传草到山家。

小儒未得随冠冕,遥听钧天隔綵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秋日巡山和王君实四首(其一)

巡山千骑接神都,谷满秋田雾下初。

烽火不闻乘夜警,人烟多见入云居。

百年礼乐成周典,万古山河列汉书。

喜有新诗继风雅,诸公才气总凌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秋日巡山和王君实四首(其二)

衣冠如雨耀神都,郊甸新凉拂马初。

日月近临黄阁贵,风云遥限紫宸居。

少陵漫拟陈三赋,司马先能著八书。

想见九关严守虎,玉堂金殿最清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七月十一日赴安南

燕城秋早五云开,路入南交几月回。

奉使始从天上出,行人即看日边来。

班超万里终投笔,郭隗千金更筑台。

圣主恩深极炎海,伏波铜柱任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