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感怀

露湿银桥暑气清,寒风一夜剪疏棂。

乡关迢递肠应断,京国繁华梦未醒。

北雁远冲寒水落,残蝉犹带夕阳鸣。

天涯处处嘶胡马,客路风高难请缨。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秋日感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露湿银桥暑气清”,通过露水沾湿银色桥梁,营造出秋夜清凉的氛围,暑气消散,暗示季节更迭。接着,“寒风一夜剪疏棂”一句,寒风吹过,仿佛在轻轻摇动着窗户,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着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乡关迢递肠应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距离遥远,情感却难以割舍。“京国繁华梦未醒”则反映了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心中仍萦绕着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梦境与现实形成对比,流露出淡淡的失落感。

“北雁远冲寒水落,残蝉犹带夕阳鸣”两句,通过北雁南飞、寒水、残蝉、夕阳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凄美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衰败,同时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天涯处处嘶胡马,客路风高难请缨”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天涯海角,四处可见游子的足迹,但面对高风,想要建功立业却难以实现,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末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志士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收录诗词(4)

袁古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熹宗天启间人。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

  • 籍贯:东莞

相关古诗词

登凌山紫剑亭

步上凌山紫剑亭,剑横霄汉斗牛惊。

水拖晴练风前皱,山列华簪雨后青。

烟火几家人远近,风霜千里客飘零。

望中咫尺长沙路,欲把文章吊屈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江村(其一)

欲向磐溪寄迹踪,为耽衡泌水溶溶。

临池自愧成雕鴳,阅世那知好画龙。

壮士不妨忘我相,丈夫岂肯受人容。

梦中切莫争头角,漏尽声来何处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江村(其二)

叹歌河水乐忘归,薄浣江城望翠微。

游世合应称好好,逢人休若辨非非。

乃公且勿誇安事,阿嫂何能为解围。

惟有濂溪浑不染,凭君学制芰荷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江村(其三)

琅玕高挂与檐齐,桃瓣花开落满堤。

短褐不堪寒透骨,热肠那惜醉如泥。

愁城郁郁岚深锁,歧路茫茫瘴绕迷。

闻道乘驴诗兴急,灞桥应往看新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