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宗割爱嫁遣侍儿忘情如此是可尚也因作忘情吟以道哀怨之意

风流汉署尚书郎,蛾眉列屋呈新妆。

中有一人十四五,雪肤花艳倾后房。

妒宠负恃亦常理,何乃弃置行路傍。

妾如桃李眩颜色,君如铁石为心肠。

忆昔赠君绿绮琴,佳期密意寓琴心。

白雪阳春世寡和,高山流水谁知音。

燕子楼中空寂寞,凤凰台上忍登临。

瓶沉簪断不堪说,钗分镜破何由寻。

君不见韩退之,绛桃柳枝二侍儿。

别来柳枝已飞去,故作镇州初归诗。

又不见白乐天,小蛮樊素争取怜。

晚年樊素欲谢遣,因赋不能忘情篇。

从来我辈情所钟,绵绵此恨今古同。

世间尤物最为累,须信万事浮云空。

二公号为知道者,未免爱欲缠胸中。

果能脱去如敝屣,自古未有贤于公。

料得文君对长卿,小窗时鼓一再行。

幽愁暗恨欲备写,离鸾别鹤难成声。

知君手种堂前柳,春风披拂还轻盈。

怜新弃旧似浅薄,如君未必真忘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情感的深刻转折与复杂心理活动,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两位文学大家韩愈和白居易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待侍妾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爱欲”与“情”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描绘了一个风流倜傥的官员,身边围绕着众多美貌女子,其中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女以其雪白的肌肤和花一般的容颜倾倒了后宫。然而,这位少女却因为被宠爱而骄傲,最终被抛弃在路边。这种嫉妒与自负成为了人性中常见的弱点。

接着,诗人通过绿绮琴的比喻,暗示了两人之间曾经有过深厚的情感交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佳期密意逐渐消失,如同白雪阳春般稀少的和声,只有高山流水才能真正理解。这反映了情感的脆弱与易逝。

燕子楼的空寂与凤凰台的登临,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与无法挽回的遗憾。瓶沉、簪断、钗分、镜破,这些形象化的描述,展现了情感破裂后的痛苦与绝望。

最后,诗人引用韩愈和白居易的故事,强调了“爱欲”与“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两人都曾经历过情感的转变,从最初的深情厚意到后来的决绝与遗忘。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世间美好的事物往往成为人们情感的负担,而真正的解脱与放下,才是智慧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引用与情感的细腻描绘,探讨了爱情与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在情感变迁中的自我救赎与成长。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有感

人生一世间,常苦不自足。

冬寒但重裘,日食唯一肉。

所须能几何,甘心事驰逐。

何郎费万钱,徒令厌僮仆。

长卿乘驷马,祇欲誇世俗。

于我何有哉,浮荣不偿辱。

回思五鼎烹,焉用万钟禄。

朱紫蒙陷阱,簪笏如桎梏。

勿为觳觫牛,宁作拥肿木。

君看白玉堂,未比黄茅屋。

卧听元戎报五更,何如日高三丈春睡熟。

形式: 古风

岩仲八兄有苕溪之行草酌话别而次何叔养正十二兄爽约不至坐客唯三人因以诗纪之

自古推同姓,相从弟与兄。

已占东井聚,谁谓泰阶平。

龙友当为首,鹓行近有声。

同坚岁寒操,终始勿渝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舟行有感

仕路多艰棘,人生更转篷。

浮云偏蔽日,骇浪不因风。

世事愁眉外,人情醉眼中。

老来齐得丧,方寸等虚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予顷岁持节湖湘今二十四年白首重来亲旧十无二三感而有作

落日放扁舟,潇湘生暮愁。

故人疑不见,离思渺难收。

鼓瑟空遗恨,吹箫忆旧游。

刘郎今老矣,霜鬓不禁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