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其四)

我达逍遥理,阴阳运五行。

道从初一变,德合混三清。

圣境堪依仗,狐疑事不成。

异端违雅淡,返祸自轻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已领悟了逍遥的真理,遵循着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
道路始于初始,不断发展变化,道德与天地三清的和谐相合。
在神圣的境界中,可以依靠和实践,疑惑之事难以达成。
偏离正道的异端不符合高雅淡泊的原则,最终会招致灾祸,轻视生命。

注释

我:主语,指代诗人自己。
达:达到,领悟。
逍遥理:自由自在的道理,超脱世俗的智慧。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对立面,象征变化。
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它们代表世间万物。
道:道路,这里指人生道路或宇宙法则。
初一变:最初的起源,不断演变。
德:道德,品德。
混三清:道教概念,指太清、上清、玉清三个天界,表示道德的至高无上。
圣境:神圣的境地,高尚的境界。
堪:能够,足以。
狐疑:犹豫不决,疑惑不定。
事不成:事情无法成功。
异端:偏离正统的思想或行为。
违:违背,违反。
雅淡:高雅淡泊,高尚的品性。
返祸:返回灾难,带来灾祸。
自轻生:自取灭亡,轻视自己的生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探讨道德修养与自然法则关系的哲理诗。

"我达逍遥理"表明诗人已经领悟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道理,"阴阳运五行"则展示了一种宇宙观念,即万物都受制于阴阳五行之中。"道从初一变"意味着一切道理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根本变化,而"德合混三清"则是说修养到极致可以达到与天地同一的纯净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圣境堪依仗,狐疑事不成"表达了对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和对犹豫不决态度的批评。最后两句"异端违雅淡,返祸自轻生"则指出那些背离正道、浅薄无知的行为最终只会带来灾难。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法则和人生修养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于错误信念和不端行为的警示。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逍遥咏(其六)

时人不识理深玄,细意精修补业牵。

幻化杳冥随物性,虚无岂是乱相迁。

龙飞入位真堪仰,虎伏休闲有自然。

洞里烟霞何缥缈,神仙景致没休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逍遥咏(其十九)

虚无知者少,秘默在丹田。

铅化金根树,鼎光玉液泉。

相宗难且易,绝妙理深玄。

真境犹来是,依经学昔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逍遥咏(其四)

人心多是少相投,非识尘中上品流。

不见真宗归物理,难知妙道后先休。

生前内鼎宜烹鍊,殊胜华池好渐修。

但见完全凭土德,能调火候药皆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逍遥咏(其十一)

逍遥通大道,物象古从今。

一气无穷极,三才妙更深。

愚迷皆自缚,圣境可周寻。

消息存亡理,先忧力不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