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名为《奉酬处士叔见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亲朋好友间宴饮畅谈、共同回忆往事的情感交流之作。
"挂缨守贫贱,积雪卧郊园。"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平日里的清贫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其中“挂缨”指的是门上挂着的铃铛,“守贫贱”表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积雪卧郊园"则描绘了一场雪后静谧的田园景象。
“叔父亲降趾,壶觞携到门。” 这两句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和互相尊重。在这里,“叔父”是对朋友的尊称,“降趾”意指亲自走下台阶,表现出对方的谦逊与礼节,而“壶觞携到门”则描写了诗人为了款待远来的好友而准备的酒宴。
"高斋乐宴罢,清夜道心存。" 这两句传达了一场宴会结束后的宁静夜晚和内心深处的情感留存。“高斋”指的是高楼或书房,“乐宴罢”表明宴会已经结束,而“清夜道心存”则意味着在寂静的夜晚,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依旧存放在心里。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愿意与朋友共同享受简朴生活,不需多言就能心照不宣的深刻理解。“疏氏”可能是指另一位诗人的名字或代称,“即此同”则强调彼此间的情谊相通,而“可以一忘言”则意味着在这种情谊中,甚至连语言都不再需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那种超越物质、纯粹的情感交流。